历届获评的"我心目中的好医生"为新时代"好医生"画像
2018-07-24 10:18:37 来源:汉网

7月23日讯(长江日报记者 刘晨玮 摄影记者胡冬冬 通讯员 李俊平 实习生尹佳 侯雅欣) 第五届“我心目中的好医生”评选启动以来,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武汉地区各医院管理者积极展开讨论,大量读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好医生画像,热心推荐他们“心目中的好医生”。今天,历届获评的“我心目中的好医生”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马丁 李子云摄

  第四届“我心目中的好医生”马丁

  新时代好医生需要有原创性贡献

  马丁 同济医院妇产科主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

  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到底要不要做科研,一直是近年来医学界争论的焦点。对此,马丁给予了肯定回答:作为国内一流大学附属医院的临床医生,有责任为医学发展作出原创性贡献,让更多患者获益。

  2013年,马丁带领团队经过3年研究,通过检测16484个中国汉族人群样本,首次揭开汉族宫颈癌发病遗传奥秘。

  在很多医学领域,中国与发达国家确实有不小差距,很多医生习惯了遵从各种权威。但是,医学领域有太多未知,没有绝对的权威,新时代的好医生,一定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与美国分为临床型医生和研究型医生不同,中国的医生两者都要兼顾,压力很大。这几年,业界对于临床医生到底要不要做科研争议不断。可是如果不做科研,中国医生永远只能跟着美国人跑。所以教学医院的医生一定要做科研,而且必须和临床结合,“前店后厂”。

  最多的病例在哪,最好的医生就会在哪。中国医生不能一味听从国外的指南,一定要做自己的临床研究,拿出更有说服力的数据,对世界医学做出原创性贡献。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新时代的好医生,需要会整合资源,带动各自领域的发展,让更多病人受益。(记者王恺凝)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董念国

  第四届“我心目中的好医生”董念国

  新时代好医生更需要“铁人精神”

  董念国 武汉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 国家二级教授

  2014年84例!2015年102例!2016年100例!2017年95例!武汉协和医院心外科的心脏移植连续4年全国第一,5年疗效存活率比国际心肺移植协会报道高10%。这是中国最拼的一支心脏移植团队,没有之一。被称为“铁人专家”的董念国是这支“铁人团队”的领军人物。

  董念国还创下了几项纪录,心脏移植患者中年龄最小的婴儿仅3个月、体重3.75千克,年龄最大的76岁。

  “病人的健康就是我们的职责。站好自己的岗,我们才对得起将生命健康交到我们手中的每一位患者。” 董念国说:“新时代的好医生更需要‘铁人精神’,只要有一线生机,我们就必须为病人竭尽全力。”

  董念国对“生命如此脆弱”的理解,比常人更为深刻。“病人和家属到医院治疗,是出于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信任,好医生必须对得起这份信任。因此对于每一位病人,都必须全身心地付出,‘铁人精神’是每位医生都应坚守的信条。” (记者 伍伟 通讯员王继亮)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蔡春林

  把患者放最高位置 在医术上不断精进

  蔡春林 武汉市新洲区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 白求恩式好医生 全国最美中医

  2013年长江日报独家报道新洲区中医医院“不喝水的针灸师”蔡春林的事迹,感动了全国数十万读者网友。现在蔡春林每天戴着瘘管上班,门诊间歇抽3-5分钟出来悄悄换药。周一到周五全天看专家门诊,周六、周日还要看半天门诊,一天下来要扎7批七八十个病人。

  说起自己“心目中好医生”标准,“德排第一!”蔡春林脱口而出,医德高尚比医术高明更重要。身兼医者和患者双重身份,蔡春林对医生这个职业的认识比别人深刻得多。在他看来,一个医生只有怀着济世为民、救死扶伤的“良心”来行医,时刻为患者着想,才有可能想尽办法去为患者解除痛苦。好医生最重要的就是能否把病人当亲人,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

  过硬的技术也是好医生必备的素质。病人来看诊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医生能够切切实实地解除自己的病痛,医生技术精湛,有自己的拿手绝活,这样才可能留住患者。(记者刘璇 通讯员陶火应)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王争艳

  首届“我心目中的好医生”王争艳

  基层社区尤其需要德艺双馨的好医生

  王争艳:市汉口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 名誉院长 全国道德模范

  虽然早已过了退休年龄,王争艳仍然奋战在基层医疗卫生战线。两年前,她查出胃癌做了切除术,身形瘦削,但忙碌却没有减少,每周在汉口医院以及金桥等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

  2017年8月30日,长江日报好医网和斗鱼直播合办“小处方医生王争艳”,每周两次的直播轻问诊,王争艳一场也没有落下。

  让病人花最少的钱,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是王争艳坚持了34年的行医准则。她说,好医生应该坚持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拥有家国情怀,医德与医技并重,在自己的岗位上多奉献多付出,这才是好医生的本分。

  分级诊疗的关键是基层要强起来,而基层卫生组织仍然缺少全科医生人才。王争艳一直投身于全科医生的培训事业当中,她期盼培养出更多与百姓零距离、接地气的基层全科医生,把预防保健做在前头,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供更专业、更安全、更放心的医疗服务。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