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从异性“叫早”看大学教育问题
2014-04-01 10:42:11 来源:汉网
“中南大学起床协会近日正式成立,其目标是团结学校最广大的起床“困难户”和起床“积极分子”们,使大家能共同早起、吃早饭和参加早自习。据统计,协会成立两周来,已吸纳近300名会员,并成功帮助近百名“困难户”实现早起愿望。”(新浪网)

某高校由学生自创的“叫早”协会,专门组织异性之间通过互打电话方式叫起床。这则新闻听起来好笑,实则让人意味深长。

微观的“叫早”事件,实际上能够反映出的是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是什么让现如今大学生这么“懒”?懒得起床,懒得学习,懒得锻炼,懒得找工作,甚至有一部分人毕业后就“宅”在家里当啃老族。这一切根源,都指向了我们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高校引入“大学生素质教育”最初是受中小学讨论“应试教育”的启发,一开始是针对“过窄的专业模式”和同样存在的“应试教育方式”带来的种种弊端和局限性而采取的一种教育思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应试教育”的弊端,不是以眼前的升学和就业为目标,而应是遵循素质教育的原则,面向经济时代,推进和深化教育改革,使之更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和谐、充分的发展,并能够适应、满足和推进现代化社会发展和要求。但纵有这些好的想法与做法,大学生中诸如生活能力下降、不善于人际交往、就业焦虑、网络成瘾等问题依然普遍存在。这实在值得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深思。

从教育内容上来说,从小学到大学极少有教材涉及生活常识教育,更别说针对此类教育进行考核。相较国外发达国家,我国的生命安全教育、性教育等都处在初级阶段,在有些地区甚至没有。大部分学校比的是课题与论文,但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为学生服务的,这一点似乎被忽视了。

从教育方式上来说,中国大学教育还没有逃脱把人的培养变得工具化的窠臼,注重教授专业知识,属于工具性教育。老师还停留在给学生营造在循规蹈矩的教学环境里,并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中,没有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没有鼓励甚至反对学生大胆质疑,缺少了主动发言的机会,扼制了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从教育环境上来说,仍有很多大学只是完全从市场的角度来考虑。很多专业必修课都还得采取大班制,一个巨大的教室常常容纳近200人,这样长期疲惫的上课和这样超规模的班制,可否引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可想而知。

异性叫早服务,希望叫醒的不仅仅是学生,还应该叫醒我们的教育部门、老师和家长,乃至全社会对培养大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注视。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