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安丘交警喊你回家,可能是喝茶,顺便聊聊怎么把V变成7的。”18日,@安丘交警在微博上向违法篡改号牌的车主卖萌喊话后,引众多网友“哄堂大笑”。而后,潍坊公安局交警支队、山东省公安厅交警总队的官方微博接连转发@安丘交警微博,并将卖萌继续升级。很多网友对此“点赞”,还有网友向安丘交警提供违法车辆线索,帮助交警最终拆穿用“数字贴”篡改号牌的把戏。(4月24日 大众网)
从22万多次跟帖和490次转发记录来看,此条官微“人气”极高。再从网友积极提供线索,参与案件办理,帮助交警破案并拆穿篡改号牌把戏的举动,此官微“效果”显著。这样的政务微博固然是“叫好又叫座”,而这都得益于一句“卖萌”的喊话。
实际中,“卖萌”的官微不在少数,如,今年两会有代表提出撤销地震局的建议后,地震局随即微博卖萌“表(不要)撤我”,“撒娇式”的语气引起大量网友围观,地震局趁机将地震相关知识作了普及,减少公众对地震局的误解,此举得到广大网友认可。
可以说,官微“卖萌”的积极意义确实不小,一方面“调皮”、“可爱”、“卖萌”的语言让政务信息相比一板一眼的固定公文发布,更能吸引公众关注,提高宣传知晓率;另一方面,更接地气、亲民的表述方式,将官方形象拉下神坛,公民感受不到“官威”和压力,可以轻松参与互动,有助于官方“问政”、“问计”、“问需”于民,发挥政务微博的作用。
如今,在官方微博上,咆哮体、淘宝体、卖萌体的表达方式屡见不鲜,不少官方微博因为语言语体而成为公众关注的对象以及媒体争论的焦点。但是,也有一些官微“卖萌”过度引发网友集体吐槽,这种矫枉过正的表达方式,反而令公众反感和恶心。
关于政务微博到底该不该“卖萌”,各界早有讨论且意见各异,支持者认为这种表达方式符合网民口味,更容易“吸粉”。反对者当然认为,“卖萌”是不严谨的宣传方式,影响政府部门公信力和权威。
在笔者看来,任何事物都应辨证看待,“卖萌”当然可以有,虽然有讨巧,迎合公众的之嫌,但同时也表明政务微博在表达方式、拉近群众距离手段上的探索和创新。不过所谓“过犹不及”,凡事需要把握一个“度”,“卖萌”亦是如此,“可爱”与“恶心”可能就在一个语气词之间。
适当的“卖萌”的确有助于信息发布和官民互动,但是真正支撑和维系政务微博活力和公信力仍然是准确、权威、有效地公布政府信息和回应公众诉求。“卖萌”不过是政务微博的一剂调味料罢了,可以有,但不是必须,更不应成为官微的主要“看点”,毕竟只是在说话语言上另类新颖,跟风流行,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新鲜劲头一旦过去,到时,公众一样不买账。(文/尔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