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补30年难挡6年一遇,“鱼”心何忍?
2014-05-12 14:41:45 来源:汉网

11日,2008年以来最大的一场暴雨袭击深圳,这座年轻的现代都市在30多年的时间里,陆续修建了13700多公里的下水道,却依然在暴雨面前不堪一击。初步统计显示,暴雨中当地150处道路积水,20处片区发生内涝,5000多辆公交车无法正常运营,约2000辆汽车被淹。(5月12日 新华网)

5月12日,是让全国人民忧郁的日子,6年前的今天四川汶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共造成9万多人遇难或失踪。而4月2日发生在智利同样的8.0级浅源型地震,只造成了几人死亡,对比之下,我们不难明白中国地震死亡人数高的原因:建筑标准低、建筑质量差、政府规划监管职能不到位,简单地说:天灾加人祸。汶川地震警示了国家减灾委、民政部,2009年3月2日,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图标以两人共撑一把三色彩虹构成的伞组成,雨后天晴的彩虹韵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代表着保护、呵护。

不过令人讽刺的是,每年夏天的雨季,全国各大城市都会纷纷在雨中成为一片汪洋。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50年一遇的暴雨,全市79人遇难,经济损失一百多亿元。如果说北方干旱气候的首都城市管网经不起50年一遇暴雨的考验还有情可原,那么南方亚热带多雨湿润带的深圳城市管网规划难抵六年一遇暴雨就太让人民难以接受了。可想而知,当“一年一遇”的标准遭遇6年一遇的暴雨,所谓“全国防灾减灾日”那代表保护、呵护的彩虹也只能无奈地折翼了。

鹏城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骄傲和窗口,是中国最年轻的现代化都市,无数令人羡慕的城市名片与荣誉的后面,更有高达13000亿元的生产总值,这几乎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但就是这样一个光荣的城市,关乎人民生产生活与城市安全的城市管网却是“一年一遇”的标准,虽然这是30年前的规划标准,却依然让我们今天的城市管理者和规划部门汗颜。

深圳精神代表着敢于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思想并结合实践创新提纯引为己用,而破除权力拍脑袋城市规划弊病和城市拉链现象还需与时俱进,与民同心,让思想视野与城市长远规划同步提高。

30年来深圳管理者在努力修补“一年一遇”的城市管网,但直到今天还是没有修补到“6年一遇”的水平,人民不禁疑问:当年的“深圳速度”哪去了?今天还只是六年一遇的暴雨,明天如果十年一遇或是百年一遇呢?难道还需让人民再等待30年或是100年吗?“全国防灾减灾日”在深圳大学看海,公路泛舟,街头抓鱼,“鱼”心又何忍? (刘立峰)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