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官吃香”不是一出黑色幽默
2014-07-07 00:28:29 来源:汉网
深圳一起诈骗案主犯王复明的被害人之一苗某便供述称,2011年11月底,他经别人介绍认识了王复明,但究竟其所提到的这个部门是否存在及主要分管哪些领域,苗某并不清楚。另外一位被害人北京某处一处长也供述称,只听说是中央干部,权力大,才对其加以信任。此外,也可轻易吸引到利益需求者,为此,有人肯长期为“假官”免费买单各种费用。(7月6日  《南方都市报》)

纵观全国“假官吃香”的案例,在让人们忍俊不禁的同时,更是觉得匪夷所思,从中央干部到地方权力部门工作人员,骗子的“身份级别”不断变换;从涉案金额几万元直至上百万元,骗子们创造的“最高纪录”被不断刷新。并且,这些骗子的身份不仅要“高大上”,还要“神秘”,多选择冒充军区及国家安全部门有关的干部,其中一宗案件,一名供述人更出资500万元供“假官”投资使用。那么,假官们大摇大摆屡屡得手究竟有何“制胜法宝”?

“人情”思想为诈骗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中国是人情大国,历来注重“礼尚往来”,本来是表达感情的“你来我往”,在如今的社会却慢慢演变成了“找门路”“拉关系”,在官场,如此不正之风表现更甚,由于想着“上面有人好办事”,有幸结识了这样的大官,为了以后办事情方便,受害人自然是掏心掏肺掏腰包,在交往的过程中,他也许也会心生怀疑,但是内心深处却抱着侥幸心理,自欺欺人地渴望他是“真官”,正是利用了这样的心理,假官们才能一而再再而三得手。

“官本位”认识让诈骗有了可乘之机。有些假官,大摇大摆出现在各种高档场所,甚至于党政机关内,大家都觉得当官的就该大摇大摆,就该颐指气使,所以,看见了假官们的“大派头”就以为他是“真官威”;再者,民不与官斗,谁会冒着得罪大领导的风险去探究这个官员的真假呢?稍不留神,落得个“吃不了兜着走”的下场就得不偿失了。

个别“真官员”作风不正助长了歪风。也许正是由于久居官场,深谙官场的“暗箱操作”“礼尚往来”,所以,真官们对如此“拉关系”“走后门”早已习以为常,甚至常常也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也想“搭便车”“走捷径”,更有甚者,上了当受了骗也只得“忍气吞声”,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也是见不得光的,何必弄得个“鱼死网破”呢?如此更让“假官”们如鱼得水,愈发猖獗。

其实,骗子们本事一般,行骗的手法也不高明,无非抓住了“图方便”“走便道”的心理,但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倘若受害人能保持高度的警惕,通过自己努力换取回报,假官们又怎能屡屡得手呢?窃以为,商品能造假,干部也能有假,确实令人深思,假官要清除,而人们的认识更要进一步提高,并不断完善相关监管、惩处机制,不给假官演戏的舞台。(文/晟达者)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