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8月上推出关于反腐“节点”的讨论,成为舆论聚焦的主题。我认为,事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反腐败斗争,党中央必然有战略部署,反腐行动必有一定的节奏,党中央在广泛倾听民意的基础上,把握反腐败的行动节奏,是治理腐败的应有之义。(8月20日 中国新闻网)
党内的腐败现象,是当前人们广为议论的中心话题。能否治好腐败、如何根治腐败,直接关系到党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
首先我们要建立权力监督和权力制约的制度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使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其次,从目前揭发的大量的“家族案”、“串案”、“窝案”来看,社会上还存在浓厚的腐败风气和文化土壤,对权力的极度崇拜,对财富无止境的追求,以及由此导致的价值扭曲和信仰缺失。因此,治理腐败还有赖于社会文化和政治生态的转变,深入强化“不敢”贪腐的氛围,使顶风违纪者收敛,让伸手的人收手,进而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
笔者认为,单是建立完善权力监督和权力制约的制度机制或是铲除滋生腐败腐败风气和文化土壤,只是涉及到腐败现象产生的外因,还不足以治标兼治本,要想彻底铲除腐败滋生的根源,还应从个人的思想意识方面入手。这或许就是我们党要大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呼吁全民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原因。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个活动普及面很广,还应该把活动持续做、做细致、做深刻,让对权力的极度崇拜、对财富无止境追求的扭曲迷失的不正之风为和谐、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所取代,让每一个人,特别是每一个党员,从内到外,受到洗礼、得到启迪;对于我们的广大干部,不仅仅是不敢去腐败,而是不愿意去腐败。
真正做到外有牢笼束缚,内有美好向往,才能人人远离腐败。(霍计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