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给“抗日神剧”滋生的土壤
2017-03-23 09:16:17 来源:汉网

前不久,某抗日题材连续剧中居然出现了“一个包子既能当饭吃又能变炸弹”的离谱剧情,再次引发网友对“抗日神剧”的强烈批判。出演过多部红色题材影视作品的著名演员刘之冰对此事也有耳闻。他正色对记者说:“我从没有拍过这样的戏,但我注意到,现在确实有一种非常不好的创作风气。我相信,有责任心、有正义使命感的创作者看到这种现象都会很痛心。这种不能严肃对待历史、对待民族的创作者,是不会被尊重的。”(楚天都市报3月22日文)

不单这出戏,近几年我们看到很多抗日英雄们如神仙在世,打不死、智慧多、能掐会算,整的小鬼子们像傻子一样。抗日题材的影视剧雷人情节为何屡屡再现?原因可能很多,商业因素啦,不懂装懂啦,娱乐戏说啦,胡编滥造啦,等等,抛出娱乐因素,这里面存在着一个自欺欺人的问题。我们不能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自轻、自贱、自嘲、自解、自慰、自甘屈辱而又妄自尊大、自我陶醉等等的精神胜利法,在一些抗日题材的影视剧的雷人情节里,表现的可谓淋漓尽致。

抗日剧的泛滥已经成为荧屏的一大灾难。我们有理由担心一个“杞人忧天”的问题:如此离谱、雷人的“娱乐化”抗日神剧泛滥成灾,充斥荧屏,长此以往,耳濡目染,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负面效果?战争是残酷的生死博弈,一味将其娱乐戏剧化,无疑是一种战争观的误导,一旦遇上战争,仅凭这种精神胜利法还能无敌吗?

尽管没有谁规定抗日题材文艺作品只能用现实主义手法来讲述,但毕竟那段切肤之痛的历史相去不远。我们的胜利是用巨大的牺牲换来的,这是我们认识那段历史的基本理性。现如今,抗日题材电视剧悄然写下了宣传教育的包袱,变为纯粹的娱乐品,自是有它内在的逻辑,但这种自我解放也确实够彻底的,连基本的公共理性也置之不顾,血肉之躯铸就的抗战精神在神剧中已被空洞化和游戏化,变做掩护暴力刺激的一张虎皮。

笔者呼吁有关部门能够切实担负起对抗日题材电视剧的审查和把关责任,严把审核关。同时,那些热衷于拍摄抗日神剧的制片人和导演们也应清醒地思考一下此类剧带来的不良后果。全社会共同努力,不给这种“抗日神剧”滋生的土壤,彻底让这种雷人抗日神剧远离我们的荧屏吧!(高智强)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