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两会,习近平下团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走基层”。上海团、江西团、广西团、吉林团,面对几个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省份,他除了有针对性地谈感受,也同时说到一些共性的发展问题。对于反腐话题,习近平讲道:“可以说所有腐败问题,起初往往都是从作风失范开始的,从不讲规矩开始的,从违反纪律开始的。几顿饭、几杯酒、几张卡,“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一失足成千古恨”。(3月15日 人民网)
在中国,酒桌上的推杯换盏投影的是现实中的官场政治。没有酒与饭,似乎事难办。几顿饭、几杯酒是小事吗?看似是小节,无非是吃吃喝喝,浪费一点,但警惕的是,官场饭局是“温水煮青蛙”,吃出的是腐败。“酒杯一端,政策放宽”“好酒一喝,好说好说”“好酒下肚,原则让路”等吃喝顺口溜,既是少数领导干部面对吃请情形的真实写照,又是社会对一些人管不住嘴门、滥吃海喝的辛辣讽刺。
毛泽东曾经有一句名言:“世界什么最大?吃饭问题最大。”这句话原本有两层意思:一是人要维持生命,正常生活,必须有饭吃;二是社会要稳定,国家要长治久安,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到了今天,笔者认为还应该有第三层以上,即领导干部要反腐倡廉,要转变作风,必须弄清每天每餐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的问题,也就是说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能有请必到,有酒必醉,食不厌精,味不厌美,铺张浪费,任意挥霍,以致一头栽在饭局里不能自拔。
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吃吃喝喝,朋友之间的正常交往,人情往来,算不上腐败,用不着上纲上线。甚至别人请我,不去是不给面子,脱离了群众。殊不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软,是要付出相应代价的,最后落得被利用与腐化的下场。
因为领导干部手中掌握这一定的公权力,于是乎“吃喝”这样的一种方式就自然成为“交往”的首选途径。一阵寒暄,觥筹交错之后,感情迅速拉近,不该说的话就可以说,不该办的事情可以办,“酒杯端起来,原则放下去”。纵观这些年来发生的腐败案件,腐败分子大多是在“吃喝”之时被拉下水,丧失气节,丢掉党性,沦为金钱的俘虏。
“勿以恶小而为之”,作为领导干部,管住自己的嘴,一定程度上就是管好自己的权、守好自己的德、留住自己的清白。面对各种找上门的饭局,就要把中央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要求,以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所集中的反“四风”问题,作为把持嘴门的准则,始终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应该有个清晰的认识,多扪心自问,什么饭能吃,什么饭不能吃?做到不该吃的坚决不吃,不该喝的坚决不喝,不该说不该做的坚决不说不做。只有管住了“嘴”,才把牢了廉洁自律的“大门”。(吴雨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