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规划”快车,挺进经济增长“第四极”
2015-04-07 13:10:42 来源:汉网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对于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4月6日 新华网)

改革开放的30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读为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环渤海湾城市群三大经济区引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30年。三大经济区被公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增长极。谁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极”,各地摩拳擦掌、竞逐激烈。但毋庸置疑的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城市群发展是此轮竞争的核心与关键。

有学者提出,“中三角”或将成为未来30年,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所谓“中三角”,是指长江中游湘鄂赣三省的三个经济圈,即湖南的长株潭经济圈、湖北的武汉经济圈,以及江西的环鄱阳湖经济圈。“中三角”正在崛起,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之后,中国经济的又一增长极。

伴随着近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终于获批,在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中体量最大、城市地位最高、地理位置最优、资源要素最密集的、定位于整个集群的中心城市的武汉,如何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搭乘此次“规划”快车,加速挺进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无疑会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在中国近代史上,只有两座城市会被冠予“大”字,一个是大上海,另一个就是大武汉。大武汉,印刻着武汉昔日的辉煌,也寄托着武汉发展的梦想。

大武汉,天元之位的地理位置,通江达海的九省通衢。但是在改革开放后,当沿海城市在对外开放的大潮中迅速崛起的时候,曾经的大武汉却没有在这一轮发展中成为“弄潮儿”。

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中央重点发展珠江三角洲,80年代末倾力打造长江三角洲,90年代中重点建设京津唐及渤海三角地带,90年代末实施西部大开发,2003年又提出了振兴东北......。中部似乎变成了被政策边缘化、被遗忘的角落;而武汉整体实力的相对滑落其实正是中部地区长期发展止步不前的一个剪影。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三四名滑落到10名开外,武汉的综合经济实力甚至被东莞、无锡等二三线城市所超越。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略显落寞的大武汉终于等到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获批,上千万的武汉市民为此而欢欣鼓舞、欢呼雀跃。几十年来一直自强不息、埋头苦干却与国家发展政策屡屡擦肩而过的大武汉,不会也不能再错过这个“破茧而出、羽化成蝶”的大好机会。(霍计武)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