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赦“抗战功臣”是对抗战最生动的纪念
2015-08-28 14:24:17 来源:汉网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24日审议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特赦部分服刑罪犯的决定草案。草案规定,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对2015年1月1日前正在服刑、释放后不具有现实社会危险性的四类罪犯实行特赦。议程一公布,“特赦”二字便吸引了中外媒体的关注。

特赦,是个传统的法律术语,在我国历史上,各种大小的赦免有近千次,换言之,特赦不仅是个传统,也有着中华法律文化的烙印。然而,我们对“特赦”又比较陌生,因为最近的一次是1975的特赦,已经相隔40年了。那么,为何要在此时进行特赦呢?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进行特赦,意义重大:

其一,能展示我国开放、民主、文明、法治的大国形象。特赦通常包括年长或年少的罪犯,这是人道主义的刑罚执行制度,体现了国家法治的文明进步。

其二,能体现依宪治国理政的理念,能够提高全民宪法意识,激发国民忠于宪法、信仰宪法。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特赦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由国家主席发布特赦令。但该制度尚未实践,本次特赦,无疑是一次生动的宪法普及和教育。

其三,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激发全民爱国热情,促进社会和谐。改革开放前,新中国就曾经7次特赦,涉及日本战犯、国民党战犯、反革命犯和一般刑事犯,并且包括“末代皇帝”溥仪和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等。这几次特赦都取得了预期的社会效果,彰显了执政党的宽大、仁政。

此外,特赦还可以将中华法治文明发扬光大,创新宪法实践,累积德政,展示执政自信等。其实,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庆前夕,俄罗斯、韩国等国也纷纷赦免了部分罪犯。我国此举,从某种意义上说,也符合“国际惯例”。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包括日本在内的法西斯侵略战争的鞭挞,也表现了对参与反法西斯战争国民的感激之情,还表现了世界人民崇尚和平,坚决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坚强意志。

值此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我国此次特赦,包括参加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服刑罪犯。目的显然在于突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主题,体现了本次特赦的历史意义。

事实上,符合条件的罪犯分布比较广泛,只要特赦令一发布,也够公检法三家忙活一阵子的了。这于本次特赦,有人会担心,一些年长没有劳动能力的“罪犯”回归社会后没有工作单位、没有收入来源、没有家人,怎么办?会不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所以,特赦令一经发布,民政等部门必须得做好这些人的社会保障工作,让他们能真正回归并融入温暖的社会主义大家庭。

翻开历史的画卷,每次特赦都能产生不少感人肺腑的故事。时隔40年的这次特赦,将会带来哪些社会反响,值得我们有新的期待并继续保持关注。(方红城)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