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应对“送礼”邪气“零容忍”
2015-09-09 09:18:05 来源:汉网

随着教改深入,本市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综合素养有了明显提升。临近教师节,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昨天公布的《师德调查报告》显示:上海师德状况整体良好,但仍有部分教师存在收礼和有偿补课现象。(9月8日人民网)
 一提起“教育公平”,很多人都会强调国家对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尤其是要缩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但,也许我们已经淡忘了,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还曾提出过“有教无类”的主张,这个朴素的教育民主思想告诉我们: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教育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在上海市此次的《师德调查报告》中,显示有超一成家庭曾给老师送过礼。单从“送礼”行为的本身来讲,我们是无从诟病的,中国人一向崇尚礼尚往来,它不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风俗而已。但是,当这一行为被放到“家长”与“老师”这一特殊的社会关系背景下,难免会“不变味”。

俗话说:“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家长们给老师送礼,无形中就会给学生划分出“三六九等”,一个的班级就如同一个小的阶级社会一样,送礼多的学生自然就成为了老师眼中的“贵族”,会被多“照顾”一些,而不送礼的学生却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逐渐丧失受教育的公平机会。而事实上,更是存在着“奖学金”、“荣誉称号”等被某些老师当做“馈赠”与家长们进行“礼尚往来”的现象。结果,真优秀的人“不优秀”,不优秀的人“很优秀”。试想,在布满“潜规则”的校园环境下,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呢?“贵族”学生会不会认为只要有钱就可以被优待,“平民”学生又会不会认为努力也没用呢?虽然,此次调查仅限于上海市内,但从全国范围来讲,“送礼”现象也早已屡见不鲜,殊不知有多少学生正深受其害。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我们大刀阔斧进行教育改革,倡导教育公平的今天,政府部门应提高警惕,切莫让“送礼”邪气侵蚀了教育的公平性。我们在完善师德评价机制与监管机制的同时,也应完善相关法律,严厉制裁“失德”教师的行为,努力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化。而部分家长们更应改变“关心孩子”的方法,守住底线,自觉为每个孩子能够接受平等的教育机会营造健康的环境。(张体敏)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