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绷断了年轻的生命之弦?
2015-11-18 15:40:53 来源:

近日,南京、合肥、河南接连发生几起学生猝死事件,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年轻的生命突然就那么消失,留给家长的,是无比的惊愕与无尽的悲痛。尤其现在,大多数家庭还是独子的情况下,失去孩子,对于一对中年夫妻来说,不仅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而且是后半生所有的寄托与希望。

生命不能承受的悲伤,就会化成猝死学生家庭愤怒的火山,齐扑扑跑到学校大闹、哭诉、追责、索求巨额赔偿,也是常见的情况。人死为大,尽管发生此类事件的学校也许并无多大责任,但基于人性的考虑,学校最终是免不了要给予适当的赔偿。

学校是育人场所,谁也不愿意发生学生猝死校园的悲剧。但是,每年这样的事例都还真不少。十几岁的少年,朝阳一样的生命,应该是旺盛而蓬勃的。但到底是什么力量,将他们本来充满张力的生命之弦绷断了呢?

在当前应试教育的重压之下,像河南南阳市某中学15岁少年猝死课堂的悲剧,还真不好从法律意义上界定到底是谁之责。一个15岁的初中生竟然猝死课堂。据悉,少年头天晚上写作业写到晚上12点多,第二天早上6点20分又起床。一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每天只能睡6个小时,白天还要承受高强度高密度的学习,而且经常如此,想想都很虐心。即便一个成人,长期睡眠不足,身体也包不了要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何况是孩子!

其父亲在少年猝死后,写了一篇忏悔文更是令人唏嘘。文章令人悲痛,但更值得我们教育者和家长反思。当前的教育,从某种角度来讲,是家长和学校合力把孩子推向了不安全的边缘。学校教育评价日益追求数据化的攀升,家庭教育走不出“别人家孩子”阴影,导致学校管理为追求数据最大化而不断挤压学生休息时间,晚自习时间不断加节数,早晨起床时间越来越提前,白天授课内容和作业铺天盖地,学生一进校园,整个就是一架长时间运转的应试机器。没有多余的时间睡觉、锻炼和放松心情,成天身体和精神都绷得紧紧的。某些家长也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头上,为了让孩子成为“别人家孩子”那样优秀,放假也不让孩子休息,送孩子参加这样那样的培训班、辅导提升班,平常还不断给孩子施加高标准的精神压力。

如此以来,孩子的身心就像长期绷紧的橡皮筋,每年总有一些韧性不强的“橡皮筋”,突然就断了,此类猝死的悲剧,不管发生在校园还是家庭,亦或发生在别处。学校和家庭,都是最直接的责任人。只可惜,每年发生类似的事件后,法律意义的追责后,并没有引起当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更多反思与改变。

试问:成绩和成功之间,到底有多大联系?名校与成功之间,真的那么重要吗?如果把孩子的生命健康放上去,这些都轻轻的不值提。我多么希望我们当前的学校与家庭,对孩子成长的要求慢一些、理性一些、人性一些,每年不要再上演少年猝死课堂之类的悲剧了,让这些生命之弦发出应有的美好声音!(金杯菊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