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科技强国要先夯实基础科学
2016-06-01 10:25:02 来源:汉网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30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5月30日 央视网)

从日常生活智能应用,到卫星导航,再到虚拟现实,科技创新与发展对于当下社会发展的影响与日俱增,并逐步运用普惠于社会大众。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对于科技创新及其发展的重视程度,也随着经济的发展与转型不断提升。
实质上,近年来我国对科研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科研经费亦逐年攀升。以2015年为例,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5220亿元,较上年增长9.2%,其中基础研究经费671亿元,占比却仅有4.4%,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主要创新型国家15%-30%的比例相比,差距较大。

与基础研究经费支出比重偏低相对应的,是中国当前基础科学的薄弱,以数学、物理等基础领域的研究为例,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甚大。而基础科学的薄弱,往往又制约应用科学的创新发展。

拿汽车行业来说,远到晚清之际洋务大臣引进列强军事、钢铁之类的重工业,但未能知悉其中的物理学等基础原理,最终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近到当前的汽车行业,即使我们算得上目前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但由于发动机核心技术尚不过关,以致国产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一系列证据表明,我们在力主技术研究与创新的同时,自身基础并没有夯实。

实际上,自“钱学森之问”后,业界一直在呼吁加大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视。同时,随着传统行业拉动经济增长模式逐渐式微,此前一直存在的观点“我国国力还比较薄弱,更应该重视应用研究”,其背景与土壤已大为不同。

毋庸置疑,基础研究是科学之本,技术之源,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之源,其重要功能,就是为科学技术的长河浚源清流,从而支撑和引领科技、经济和社会的更为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追根溯源,还是要靠基础研究的长期积累。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基础科学研究,既需要国家高度重视、坚持不懈的长期支持与投入,也需要研究者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与毅力,克服那种浮躁的、急于求成的情绪。以青蒿素的发现为例,屠呦呦和同事们体会过无数次碰壁挫折,经历无数不眠之夜仍然坚持不放弃,终于发现 了防治疟疾的一线药物--青蒿素和疗效更出色的双氢青蒿素,于耄耋之年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颁奖台。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在科学技术研究领域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初步的成就,是当之无愧的科技大国。但中国欲成为真正的科技强国,还需要足够重视和发展在基础领域进行原创性研究,在基础科学研究过程中培养一流的科研人才,从而强力支撑其他应用学科的发展。(霍计武)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