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着肚子喊好”的典型不是“好典型”
2016-06-01 10:08:01 来源:汉网

2014年底,贾海霞、贾文其两位残疾种树老人被评为当年度“感动河北十大人物”之一。各大媒体来采访的多了起来,渐渐地,他们就成了“身残志坚、植树造林”的典型。2016年,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旗下的GBS工作室以他们为题材制作了一则短片,在Facebook、Youtube等平台累计播放破百万。如今,河滩上树木成林,卖出去少说也能有十几万元钱,也常有树贩子来找他们,可他们却不敢卖了。(5月31日澎湃新闻)

从默默无闻到一夜成名甚至“火遍全球”,“互为手眼”种树十多年的贾海霞、贾文其残疾老人,无愧于“身残志坚、植树造林”的典型称号,无愧于赢得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尊重。

只是,由于“典型”的“光环”太耀眼,已经令两位老人“犯难”了:“说老实话吧,我们现在对媒体也是挺反感的,现在报道一次,相当于给我们头上戴了一次紧箍咒。全世界都知道了,你说你要卖树,你咋卖?别说我们不敢,就是(我们真敢)卖,别人也不同意啊。”

本来老人种树的初衷是为了“致富”,当初与村委会签订的协议上也清清楚楚地写着:“自己处理树木,收入归自己所有。如果被洪水刮了,村委不赔偿任何损失。”可如今,经过多年的付出,树终于长大了,只要卖掉一些树,贫困的生活就可以有所改善。谁想到,由于成了“典型”,就被“供”了起来,树贩子来了也不敢卖了。甚至连河滩上的树,只要发大水,马上就刮完了,却也不敢卖,只能“就这么耗着呗。”

明明是自己辛苦种大的树,为什么就不能卖?在有的“领导”和村民看来,没出名之前,树是他们自己的,但出名后就不是了。贾海霞说,乡里的干部找他们谈过话:“说弄不好了是你们的事,弄好了大伙都沾光。”所以他们要真想卖树,乡里和村里也都存在不少阻力。“我们现在就是‘饿着肚子’喊好。”贾海霞挥挥手。

“饿着肚子”也要“喊好”,这样的“典型”树给谁看?试问,

“树典型”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为了“学习”,为了“推广”?还是为了“好看”,为了“政绩”?有些典型树起来了,却也被道德绑架了,被过度拔高的期望“框”住了,似乎成了“典型”就该不食人间烟火,“谈钱就俗”。

习近平同志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并强调“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

保护生态,建设美丽中国,不仅需要“典型”的感召,更需要众人的参与。既然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并不矛盾,就不要人为地制造“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两难选择,既然树典型是为了学典型,就应该让“树起来”的典型“活下去”,而且“活得好”,才有更大的说服力、吸引力,才能让保护生态成为一种“群众行动”,一种“时代风尚”。(李蓬国)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