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官能“下”好官才“上”得来
2016-07-15 11:06:53 来源:汉网

“因决策严重失误等原因被问责追究的领导干部”,要下;“造成生态环境和资源严重破坏或恶劣影响的领导干部”,要下;…… 日前,江西省印发了《江西省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试行)》,进一步完善从严管理干部制度体系,健全干部能上能下工作机制,从操作层面明确了七种干部“下”的渠道,着力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2016年7月15日《新华网》

近年来,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干部能上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在干部能下问题上,仍然措施乏力,既有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影响,也有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的因素。

一是长期以来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许多干部形成升官荣耀、丢官耻辱的社会心态,除非迫不得已,绝不会轻易主动地放弃标志着荣誉和地位的官位。二是干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干部“下”的出路少,“下”的渠道不畅通,一旦被提拔,就好似坐上了“铁交椅”,进入了“保险箱”。三是少数领导利用手中权力,对私交深、感情厚的干部刮目相看,明知其有“病”,符合“下”的条件,也找出各种理由使之留下来,导致不称职干部不能“下”。

干部“下”的渠道不畅,导致一些干部毫无压力感、紧迫感可言,出现了庸官懒政现象,不少人持“不做事也不出事”的消极态度,认为只要不犯什么错误,就能平平稳稳“混日子”保位子。在工作中出现了“求稳”心态,缺乏应有的蓬勃朝气和昂然锐气,不能够吃苦敬业、真抓实干,只管高枕无忧地等待升迁或退休。还有的产生“万事大吉”的想法,经不住权力、地位的考验,走向了堕落和腐败。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改革效率,降低了党和政府公信力,造成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误解隔阂,轻则妨碍发展,重则误国殃民。

疏通干部“下”的渠道,把庸官懒官从岗位上拿下,是倡导一种“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导向。这样的用人导向,对那些“混”字当头、得过且过、推诿扯皮、追求安逸的庸官,既是严肃的处罚又是深刻的教育,同时对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能者,也是极大的鼓励。如果让庸官吃香、走俏,得势又得利,只会极大地挫伤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干事、干干净净为官者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到灰心、伤心和寒心。更为严重的是,还会扭曲是非观、荣辱观,使一些人产生迷茫与困惑,甚至效仿庸官,不谋事、不干事,懒政怠治,不思进取,占着位子,混着日子。

解决干部“下”的问题,不仅要首先要明确干部“下”的标准,细化“下”的情形,规范“下”的方式,更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科学的的考核体系,并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今年是省、市、县、乡四级集中换届之年,各级领导干部和组织部门一定要抓住这个时机,坚持原则,秉公执纪,将那些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者拉下马、赶出去,同时,把那些政治坚定、业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的干部选拔上来,这样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工作氛围,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才上得来。才能使我们的干部队伍保持健康,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陈远近  朱海滔)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