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能让“硌牙”中外文夹杂乱象放任自流
2017-03-21 10:00:49 来源:汉网

“明天conference(会议)上,要对你那个report(报告)进行discuss(讨论)……”听到热播电视剧里这样中外夹杂的表达,你觉得“高大上”还是有点“硌牙”?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外语词已经渗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分场合、不分层次过度使用外语词的情况不仅在自媒体上越来越常见,甚至主流媒体、正规出版物都难以避免。(3月20日(《人民日报)》)

无论是网络还是电视、主流纸质媒体,还是官方出台的一些文件、法规中,中文外文夹杂并用的踪影可谓无处不在,时常让读者或观众,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热衷此举的初衷,是崇洋、装洋,还是别无选择,必须非要如此表述?

专家称“中外夹杂的现象,自现代以来就普遍存在,其中的原因既古老又新鲜。”古老,是因为凡是有语言接触,外来词就不可避免;新鲜,是因为现代以来,我们与国外的接触既频繁又快速,必然会通过新词语反映出来。语言是有生命的,在对外来词的吸收上,一般表现为两种方式:纯音译借词,如咖啡(coffee);中西合璧式的词,如X射线、维生素C;义译词,如:蜜月(honeymoon)。在全球性的信息交换爆发式增长的今天,很多时候新词语还没来得及翻译,专业领域和媒体就直接将外语词形拿来用了,不少人觉得,使用中文时夹杂着外文是一种时尚。殊不知,中外词语使用乱象,既是文化不自信的体现,也不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同时,也不利于汉语文表达健康正规发展。

 主流媒体使用外语词而不加注释,不可来者不拒,不能没有选择地统统拿来,更不能以“唯洋是好”的潜在标准欢迎“外语词”随心所欲与中文“搭肩”。对于外语词的使用,事实上早有规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汉语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释;《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也规定使用国际组织外文名称或其缩写形式,应当在第一次出现时注明准确的中文译名。

当然对于中外文夹杂使用,不能一棍子打死,更不能全盘否定,对于公众耳熟能详的自然可以继续用,如体育领域的“NBA”、经济领域的“GDP”、环保领域的“PH2.5”等,总之,应该以科学态度对待外语词,既要敢于交流、不断吸纳,又要将其本土化,而不是盲目堆砌、无条件吸收。净化媒体、公文汉语言文字使用生态,需要常态化管理保驾护航,相关管理部门和媒体应切实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贯彻执行落到实处,区分不同情况加以积极引导和规范,过滤掉“硌牙”的渣子,从源头上遏制影视文化、媒体与公文中外文夹杂使用乱象,还国人一片山明水秀的“母语”风景。(言石)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