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好人主义”似的“官僚主义”行为
2017-03-21 09:55:12 来源:汉网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结束后,一位干部深有感触地说:“违心的夸赞,看似你好我好大家好,实际上是需要成本的,自己的人品也蒙上了污点;对同志出于公心善意的批评,对方可能脸上挂不住,却是对同志真讲情谊、真负责任,反倒有成就感。”(2017年3月27日人民日报)

“好人主义”,乍听起来是一种与人为善的处世哲学,但实质上是没有原则、没有底线的做“好人”,是一种圆滑世故的为人方式。在日常的社交活动中,“好人主义”对于维系人际关系或许能够起到一定的润滑作用,但在党政工作中,“好人主义”对党、对“好人”自身、对其他干部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好人主义”归根结底,从实质上来说是“官僚主义”行径,哲人有言:“做好人容易,做正直的人却难。”逢人只挑好话说,动不动就违心夸赞,在智者眼中从来都是一种拙劣品行。孔子以“乡愿,德之贼也”批判那些老好人。孟子认为这种人“同乎流俗,合乎污世”,表面上看是个对别人全不得罪的好好先生,实则混淆是非善恶,不抵制坏人坏事。

“党内生活中的好人主义”,首先突出表现在一些领导干部的“执政风格”上。一是不讲原则、不敢批评。有的地方、有些单位,不正之风“风起云涌”,但是那里的“一把手”,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听凭风气越刮越烈。二是不敢担当、不负责任。深化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剩下的都是硬骨头”,然而有些领导同志,却奉行改革面前的“好人主义”。总之,他们决不冒“得罪人”的风险,决不愿背任何“骂名”,就要做一个维持现状的“太平官”,尤其当一个维护既得利益的“好官”。

一些领导干部奉行“好人主义”,不但使一个地方、一个单位“批评与自我批评”荡然无存,而且上行下效,形成了庸俗的官风和林林总总的潜规则。比如说,班子内“一团和气”,出了事儿回避掩盖,宁可得罪事业,也不得罪同僚,宁可丧失原则,也不伤害感情;又比如说,同志间“低头不见抬头见”,面子至上、友情第一,明知不对也少说为佳;再比如说,上下级讲究“和谐”,下级有问题,“上面”包着、护着,下级则对“老板”随声附和、奉承捧场。

“好人主义”并不是什么真“好人”。八面玲珑、当面讨好的“好人”,往往心中有着一把算盘。比如说追求“群众关系好”的“美誉”,“好人”往往得票多、争议少、“大家没什么意见”,又比如说某些上级考“官”,讲的是“稳重、稳健、稳妥”,而“好人”们治下,往往班子“没矛盾”,下属“没意见”,群众也摆得平。纵然“无为”,但也没有“麻烦”,不出“乱子”不捅“娄子”,他们常常成为干部队伍中的普遍“示范”,“教育”了更多的官员,使其顿悟“上”与“下”的“秘诀”。

“好人主义”在短期内能营造出“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假象,但从长远来看,“好人”本人将会丧失底线和原则,其“受益者”在纵容之下也难免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领导干部毫无原则的做“好人”不但导致了机关不正之风的泛滥,还让那些原来老实本分的干部一步步的沦为“阶下囚”。事实证明,这种明哲保身的所谓“好人主义”的“官僚主义”正在不断地造就坏干部,带坏风气,造成了极大影响,应坚决摒弃这种“好人主义”似的“官僚主义”行为。(醉月秋寒)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