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工业建筑在历史长河中声色不褪
2018-03-05 09:31:13 来源:汉网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经济的发展成就注定城市不断扩张,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而一些解放初期寄托着老一辈革命家“工业强国”梦想的老工业建筑群却在悄然失去功能价值。它们有的处在城市繁华区,已成为围城之“猎”;有的在城市近郊,正被城市建设所危及;有的在偏远乡镇,被落寞的环境所“荒废”;有的已处于遗落的旮旯里,或已锈迹斑斑,或摇摇欲坠;有的已改制转换为私有企业资产;有的在完成历史使命后已重新改造。

我国老工业建筑是工业发展的鉴证档案,为新中国工业发展历史可给予解读。老工业建筑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地标,其建筑风格也日益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具有历史的“追忆”。但目前,老工业建筑存活堪忧,年久失修现象较为突出。而如何将其有价值的保存下来,则需要进一步甄别摸底,加以保护。

保护老工业建筑群的利用途径很多,办公居住、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城市文化建设等都是可取之处。而对于一些历史资料充足的建筑体系,可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形成的文字、图片等历史资料的展示,建设成为可供人民群众参观、览阅的具有重要纪念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建筑博物馆,这样则丰富了老工业建筑的价值。针对大多数老工业建筑来讲,则需要借助文物保护的范畴进行鉴定,并在可承受的、不改变原物形态范围内进行保护修缮而再利用,是多数老工业建筑价值所在。

一代人的梦想和一代人的创业史,都在一间间宽大的厂房和老旧的设备中呈现着,寄托着芳华的青春岁月。对于已失去原有价值和作用的老工业建筑,它的每一个历史环节和今天的繁华岁月是贯通融合的,反应的故事色彩也是温馨而可传承的。我们不能忘却它们的存在,更不能将它化为虚无,只有将它们保护起来,利用起来,才是我们今天应该发扬的。

以四川红旗丝绸有限公司为例,它地处乐至县中天镇,兴建于1958年,当时的企业文化是“自力更生,勤俭办厂”,并从1986年以来主要产品先后荣获部、省、市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西欧等国际市场,是四川省生产出口生丝定点厂之一,并且形成了一个产业社区,门类包括电视接收系统、客运、商店、医院、子弟校、幼儿园、托儿所。我们不禁唏嘘:这样一类曾带动了一方经济的企业,曾留下陈毅元帅足迹的企业,随着市场化竞争的加剧,企业也进行了改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生产能力已不再拥有当年的繁华景象,部分资产甚至有所闲置,面临着淘汰老化、维护不力的处境。这些企业我们如不加以保护,它们必将被风雨蚕食,甚至在人为破坏之下而不见当年风采。

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历史能够明镜。工业企业老建筑虽不如古代建筑精美绝伦,但走过的历史长河绝不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几句话所能表达。之所以要关注这类企业的文化保护,一是新中国的经济发展由他们作出了显著贡献,鉴证了中国工业的由弱变强。二是企业自身存在的固定资产、资料文献就是一座资源宝库。三是企业文化价值的传承,有利于现代企业文化价值的借鉴、探索与学习,甚至管理理念的研究与升华。

档案的历史价值需要“呵护”,老工业建筑的留存有利于展示当年党和国家对经济建设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更有家国情怀的感人故事。老工业建筑具有历史价值,是考究当年历史风采的实物依据,是一部立体的档案史料。(唐克伦)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