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守事实底线,增强媒体公信力
2018-10-17 18:26:43 来源:未来网

在接受当事人委托处理一起刑事案件时,以花钱找关系可以办理取保候审为由,向当事人儿子索要1500余万元,日前,山东某律师事务所主任孟某因涉嫌诈骗罪被山东省淄博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案件8月份审查起诉,目前被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10月12日《新京报》)

互联网的王国里,新闻传播就是飞快。比如,才几天工夫,《律师涉嫌诈骗委托人1500万被捕 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一文就蹭蹭地做大了流量。只是夺人眼球也好,刷增流量也罢,都不能僭越了最起码的真实底线。但《律师涉嫌诈骗委托人1500万被捕 公安机关补充侦查》这篇文章,怎么看都觉得有些地方不可思议。比如,这篇文章竟然忽视了其他声音,不知道是疏漏还是有意为之。

如果是疏漏的话,那就表明媒体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若是有意为之的话,那更加需要引起人们关注。要知道,一段时间以来,不顾客观真实底线,置事件的整体于不顾,用特殊的“取景法”来满足自己的目的,可真不是少数。笔者网上搜索近期《律师涉嫌诈骗委托人1500万被捕 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相关报道,既不见孟某的声音,也不见武汉凯森化学有限公司以及山东、湖北官方的声音,只有王庆军拿着最高检红章文件炫耀的照片及其子王永刚的声音。

更离奇的是,在孟某因涉嫌诈骗罪被山东省淄博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后,王庆军说,“他和辩护律师已经要求武汉公安违法管辖以及自己遭到误导作出的所有供述、证人证言以及审计报告等证据,作为非法证据排除。”这一个“误导”,实在让受众难以接受。媒体如此这般只报道事件的“上半场”,却丝毫不顾及新闻的“下半场”,造成受众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大相径庭,令人遗憾。

尊重事实,应成媒体报道的底线。就新闻事件而言,其也是一个客观过程。要确保新闻真实,就既要弄清事件来龙去脉,也应呈现事件发展过程。离开了客观和公正,即便再大的噱头也不会给报道带来公信力。尊重客观实际,遵循新闻规律,恪守新闻道德,坚守新闻专业,也唯有如此,媒体的报道才能成为点燃社会的明灯、温暖社会的壁炉,才是社会沟通的桥梁、成风化雨的利器。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孟某已经因涉嫌诈骗罪被山东省淄博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相信如何惩处法律自会给人们交代。只是正义终会得到彰显、邪恶终将得到惩处,王庆军在媒体报道中所言实在让人有现代版农夫与蛇的感觉。穿破迷雾,给受众一个解释,应成相关部门的当务之急。但不管如何,我们都期待案件能够得到公平公正处理。毕竟这既关乎依法治国成色,也关乎媒体的公信力。(李嘉)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