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透支公信力是“自寻死路”
2014-04-24 11:44:45 来源:汉网

记者今天从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获悉,因涉及新闻敲诈、有偿新闻和虚假新闻等问题,去年以来全国共受理新闻报刊领域举报案件400余件,已有216家违规报刊被查处,49个记者站和14455个记者证被注销,193个记者站被缓验。(4月23日《中国青年报》)

媒体具有被社会公众所信赖的内在力量,其凭借可信度及专业权威性逐渐积累起自身的公信力。而近年来国内假新闻泛滥,有偿新闻不止,低俗节目充斥荧屏,新闻真实、职业道德常被牺牲,媒体的公信力呈现出不断流失的趋势。

在打击“假媒体、假记者站、假记者”问题方面,截至目前,各地已查办“三假”案件258起,收缴各类非法报刊151.3万余份。其中,陕西渭南“8·15”假记者敲诈勒索案、山西临汾“7·21”真假记者内外勾联敲诈勒索案等案件已宣判,被告人均被判以有期徒刑,其余案件正处于审查起诉和深入侦查阶段。

公信力是新闻媒体最有价值的内在品质,是一种被公众信赖的内在力量,也是媒体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性因素。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案件反映出一些传统媒体在互联网冲击下出现了生存危机,但是违法违规无疑是在透支媒体公信力。没有公信力的媒体终将失去生命力,被受众所鄙弃。媒体要理性应对生存危机,切不可“自寻死路”。

新闻媒体公信力的缺失主要归因于新闻失真、失实。首先,媒体盲目追求新闻时效性,对网上信息未经严谨求证就随意采用制造虚假新闻;其次,媒体面对竞争采用不正当手段,为了增大发行量、提高收视率、多赚广告费,把经营活动渗透到新闻策划、报道、制作的全过程,从而滋生了失真新闻。

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的缺失也是新闻失实的一大原因。不规范的市场秩序和社会不正之风对新闻记者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有的追求经济利益,搞虚假新闻和有偿新闻;有的追求轰动效应,不择手段;有的随波逐流,哗众取宠,违反职业道德。

面对互联网的冲击,传统媒体切不可急于求生存而违法违规,这种行为不但会制造社会戾气和浮躁情绪,更严重的是会透支媒体公信力。如果传统媒体连最重要的“王牌”都丢失了的话,那还能拿什么去和互联网竞争?传统媒体不但不能透支公信力,反而要增强公信力,让公信力成为自身在与互联网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最大优势才是正确的求生之道。(戴晓怡)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