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军人捐造血干细胞 点燃广州男童生命火种
2017-03-25 20:46:43 来源:上饶日报

\

陈祥龙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采集造血干细胞

\

获赠的荣誉证书

10万分之一的概率配型成功,带来了广州3岁男孩生的希望。3月3日上午9时许,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病房里,驻饶某部现役军人陈祥龙接受造血干细胞提取。他是上饶县首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爱心志愿者。4个多小时的等待,总共从陈祥龙体内抽取了1.2万毫升血液,分离出148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其他血液被输回体内。80后的陈祥龙,将生命的火种送给了一位素未谋面的β地中海重度贫血患儿。

3月18日,在上饶县红十字会,记者采访了陈祥龙。

10万分之一的概率配型成功

据介绍,陈祥龙是四川泸定县人,是家里的独子,2012年毕业于徐州空军大学,2014年他和上饶姑娘李慧结婚,成为了一名上饶女婿。李慧是上饶县第三人民医院的护士长,因工作比较忙两人还没有要孩子。

据陈祥龙介绍,2014年,在部队组织的一次献血活动中,他不但献了血,还在医生的建议下加入了中华骨髓库。采血的医生告诉他,配型成功的概率非常低,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能成功。去年8月份,他接到上饶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通知,他与一位广州男孩初步匹配成功,10月份再次抽血检验,发现他们骨髓高度匹配,适合做移植。没有过多的思考,他就决定接受造血干细胞的提取。

据上饶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徐婷介绍,骨髓移植专业叫法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捐献骨髓要经历入库、初配、高配、身体检查等多个环节,各项指标全部合格后才能捐献。初配成功的人比例还是比较高的,但是高配就十分难得,成功的概率大约是10万分之一。骨髓移植成功能挽救一个人生命,这对捐献者和患者来说都是一个奇迹。目前,广大志愿者人群对骨髓捐献顾虑较多,害怕骨髓移植会影响身体健康,认为捐献还要进行手术,过程很痛苦。

瞒着家人前往湖南捐献干细胞

今年2月26日,陈祥龙和妻子来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经过5天的准备,3月3日上机采集干细胞。为了让干细胞从骨骼进入血液,此前医生每天为陈祥龙注射动员剂。谈起捐献前的身体状况,陈祥龙告诉记者,注射动员剂之后的感觉很奇特,骨头好像自己在跳动,有一种重感冒的感觉。有妻子陪在身边,他的心态也很放松,没什么太大压力,觉得能救人一命就好,希望这个生命能够延续下去。

“捐献骨髓必须家属签字同意,我的妻子非常支持我,只是家里的老人担心不同意我捐。”对于捐献,小两口很坦然,认为仅仅是做了一件好事而已。陈祥龙妻子李慧是医院的医护工作者,得知配型成功,很支持丈夫做法,并结伴同行,照料丈夫。

“我们跟家里人说去湖南旅游,瞒着他们出来了。”据李慧介绍,因为这次过来,奶奶特别反对,因为我们年轻,而且还没有要小孩,以原来的老思想,认为捐献骨髓可能对身体伤害比较大,怕他们担心于是就瞒着他们。等捐献完之后再告诉他们,她会用专业知识说服家人,让他们放宽心。

据陈祥龙介绍,得知他要到湖南捐献骨髓,部队的领导也十分支持,特地为他开绿灯,给他准了假。回到部队后,领导还特地来看望他,问他身体恢复得怎么样。

4个多小时的采集,让陈祥龙的两只胳膊都麻了。医生告诉陈祥龙,此次采集总共抽取了1.2万毫升血液,采集了148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一个成年人体内约有5千毫升血液,相当于将血液循环了两遍。这边抽取造血干细胞的同时,广州那边救治也在同步进行,造血干细胞将第一时间被输送到广州3岁男孩的体内。

陈祥龙告诉记者,他通过医生了解到,他救助的β地中海重度贫血患儿,每周都要通过输血维持生命,他希望自己的骨髓可以帮助小男孩早日康复,早日露出幸福的笑容。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