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公益课堂让青少年视角更加多元化
2018-05-04 23:56:15 来源:慈善公益报

青少年阶段是形成独立人格,构建人生格局的关键阶段。中国的发展需要对青少年从小进行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和选择自己喜欢的路。围绕着青少年的品格素质、价值观、对人生的规划等方面,越来越多受到社会的关注。当前,许多学校和公益组织纷纷行动起来,以开设公益课堂的形式,以志愿者的视角为青少年们传递积极的人生理念,帮助青少年培养人生品格、创造力、社会适应能力,提升青少年的素质发展,成为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

校园里的“学生公司”

穿着校服的校服熊玩偶,鹿角造型的插座贴、自动收纳耳机的收纳器…… 这些充满创意的产品都是出自中学生之手,这让《慈善公益报》记者感到十分惊讶,这些集创意与实用一体的产品,就算让成年人来设计也未必能做得如此精巧。而这些产品背后的设计团队,是来自在北京市玉渊潭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据记者了解,玉渊潭中学有一门叫“学生公司”的选修课,这群高一孩子都是该选修课的学生。他们年龄虽小,但团队从“CEO”到销售、财务、设计一应俱全。有别于其他选修课,“学生公司”这门课的特殊性在于,教学老师并不是学校的老师,而是由“青年成就”公益组织的志愿者们来担当主讲老师,而学校教师只作为观察员对整个课堂的效果进行监督及评估。

记者看到,整个课堂的形式完全不同于正式教学,而是以学生自己为主导,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创意,老师作为“点评员”进行总结,在讨论中就把知识点消化了,在各组讨论当中,不断碰撞出创意的火花,而这些创意都会在课后由学生们自由发挥,一一成为现实。

高一年级的张泽厚是“校服熊”团队的负责人,他和我们分享了他的经历,在整个“校服熊”玩偶设计的过程中,从一款卡通公仔到作为学校的吉祥物,遇到过不少波折,从设计到加工制作,从原料、资金到生产厂商,都是整个团队独立完成的,团队成员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壮大,最终“校服熊”大受全校师生的欢迎,上学期总共订了将近3000元的产品,都被抢购一空,“校服熊”的成功,也让张泽厚倍感鼓舞。

张泽厚说:“在‘学生公司’的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学到了在平时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与人沟通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都获得了锻炼,这为将来走上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对自己的定位就是补充,补充素质教育,我们没有去抢主课的风头,我们就是希望学生能开阔视野,为他们提供课外活动,给学生多一个选择,这是我们的定位。”志愿者王波告诉记者。

为青少年打开人生一扇窗

在玉渊潭中学,像张泽厚这样选择“学生公司”选修课的学生还有很多,涵盖了初中部和高中部的学生,以一周一堂课的频率,在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的情况下,由学生自愿选择的方式,以小班的方式进行授课。玉渊潭中学教务主任陈老师告诉记者:“我们学校从2012年开始,和‘青年成就’公益组织一起规划并开设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收获专业知识,并为将来的职业规划作启蒙指导。当时在开这门课的时候也比较担心,能不能受学生欢迎,适不适合学生,然而事实告诉我们,这门课程非常火爆,甚至到了要采取限额筛选的地步,而且后续的效果非常好,学生们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本身就是公益达人的志愿者罗女士表示,用业余时间把自己的职业和人生感悟分享给这些学生,为他们将来的人生规划提供参考,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其实教育是潜移默化的,你不能期望你讲了5次课就能将学生完全改变。学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但志愿者可以给他们这个方面帮助,所以学生收获最大的价值在于眼界的开拓。”罗女士说。

玉渊潭中学高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看来,当初开设这些公益课程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符合学生需要,并且课程的内容和国家教育改革的思路相吻合。这种项目式的学习,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进行自我评价,这些在传统的课程里是没有的,能让学生的视角更加多元化,授课者又都是志愿者,能把好的社会经验和志愿精神带给学生们,这对他们来说又是一种无形的启蒙和激励。”

“很多孩子在参加完课程之后,都告诉我说这门课让我知道了我是什么人,我能成为什么人?我应该怎么做?这让作为老师的我们感到特别欣慰。未来的教育趋势越来越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像这样的公益课程应该被更多地去推广。”高校长表示。

记者 泊 伟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