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法律服务屡现武汉首创
2018-06-18 16:26:08 来源:汉网

社区律师"周四有约"升级为"全天候服务"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提出“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作为政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武汉市快马加鞭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法治化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多层次、多领域、个性化、体现公平正义价值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切实增强市民共享全面依法治国成果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2年,武汉在全国率先推出社区律师“周四有约”试点,这是武汉对公共法律服务具有全国首创性的探索和试验。2015年,武汉市司法局印发《关于推进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2017年,社区律师与所在社区(村)共建微信群,实现全覆盖,“周四有约”升级为“全天候服务”。2018年,着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改革,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经过6年探索,公共法律服务的“武汉实践”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成果如何被群众共享,提升其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法治化水平方面,公共法律服务又展现出什么样的作为?近日,长江日报记者就此专访了武汉市司法局负责人。

群众只进“一个门”解决法律需求

“法律淘宝网”让群众只动手指不跑腿

问:如今,公共法律服务是事关民生的热词,也是我市一直在努力打造的民生工程。到底什么是公共法律服务?可以为群众提供哪些服务?

答:公共法律服务作为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司法行政机关统筹提供的,以可选择、市场化、公益性,为不特定公众服务为主要特征,旨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所必需的法律服务,包括法治宣传教育、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人民调解等。

问:据了解,我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包括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建设,请问这三个平台的具体内容和最大特点是什么?

答:实体平台是指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我们在市、区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街道(乡镇)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在社区(村)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广大市民朋友能在各级实体平台中,与法律服务人员面对面交流,获取专业法律服务。可以这样理解,群众只进“一个门”,就可享受全方位、“一条龙”式法律服务。

热线平台是指“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我们对原有的“12348”法律咨询服务热线进行了升级改造,把之前单一的咨询服务热线打造成为集法律咨询、法律服务、法治宣传、法律援助、服务投诉等综合性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并且实现了与“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等政务热线之间的协作。打个比方,热线平台像法律服务的“110”,一个热线打进去,简单问题可即时解决,复杂问题可转接到专业服务窗口进行处理。

网络平台主要是依托公共法律服务门户网站、移动APP、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将法治宣传、法律援助、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资源整合起来,打造贴近人民群众的“法律淘宝网”,让群众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像“逛淘宝”一样,足不出户享受指尖上的专业法律服务。

这三大平台是高度融合、互联互通的,目的就是为广大市民提供线上线下的综合性法律服务。

问:刚听了您的介绍,我感觉三大平台建设就是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的“一站通”“一线通”“一网通”,非常方便快捷、触手可及。

答:是的。举个例子,群众打一个官司可能会涉及律师、公证、鉴定等多项法律服务,放在以前要到处打听、跑腿,找了律师再跑公证,跑了公证还要跑鉴定,现在只要进入任何一个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这些服务全都有,非常便捷。下一步,我们将邀请市民朋友到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实地参观,近距离感受体验,也欢迎市民朋友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公共法律服务三大平台建设基本完成

“城市半小时·农村一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形成

问:截至目前,您觉得武汉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最大成果是什么?

答:经过多年努力,三大平台建设基本完成。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基本建成,形成了城市半小时、农村一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入驻市民之家,13个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57个街道(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666家社区(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相继建成启用。“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完成了升级改造,上线运行6个月以来,为群众提供热线服务2.2万人次。公共法律服务市级门户网站、移动APP、微信公众号功能基本建成,实现了信息查询、留言咨询、服务预约等服务功能,正处于试运行阶段。

问:除了硬件建设外,这几年能明显感觉到武汉公共法律服务的软件,如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也得到了有效提升。武汉公共法律服务在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保障民生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答:是的,这几年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以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总抓手,统筹、盘活、做优、做强司法行政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公共法律服务质量和水平,公共法律服务实现了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转变。如深入推进“千名律师进社区”工作,组织全市千名社区律师开展“法润民心——万场防非法集资讲座”活动,惠及群众50余万人。积极实施普法惠企项目,与统战、工商等部门主导推进武汉同心·律师服务团新征程活动,开展公益法律体检,提升企业防范风险能力。充分发挥法律援助职能优势,实现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民生工程与脱贫攻坚工作无缝衔接,今年以来,全市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826件,办理法律援助事务51317件。开展“与宪法同行 让法治生辉”主题活动1900余场次,推进宪法宣传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参与人数达27万余人。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今年以来,全市共调解矛盾纠纷28100余件,其中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调解案件3200余件。

从服务供给、服务标准、服务管理三大体系着手

2020年,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形成“武汉样本”

问:您刚才讲到,把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作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具体从哪些方面着手?

答:从建立健全服务供给、服务标准、服务管理三大体系着手。如研发了首批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目录,涵盖惠民、助企、辅政、和谐4大类29项公共法律服务产品,将无形的法律服务通过一套相对固定的操作规范和流程呈现在群众面前,使法律服务看得见、摸得着、可评价。为保障网络平台运行,遴选40名政治素养高、业务素质硬的法律工作者组成服务团队,负责网络平台咨询兜底;组建网络平台监督团队,负责协调督导和服务投诉查处等工作。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考核评价机制,推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信息公开等基本工作制度,对进场的法律服务机构进行监管考核,服务质量好坏与该机构年检、诚信公示、推优树优挂钩,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

问:目前,我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已初步成形,今后还有哪些进一步的规划?预期目标是什么?

答:我们将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协同,需求导向,服务群众,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的原则,从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拓展公共法律服务领域三个方面,不断推进我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提质增效。2018年,进一步推进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规范化建设,研发基础性公共法律服务产品,发布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指导性目录。2019年,升级“三大平台”,研发更新公共法律服务产品,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量和水平。2020年,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备、便捷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形成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武汉样本”。

长江日报记者贾雪梅 通讯员李律 彭单妮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