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老师善举埋下回报社会的种子 残疾人奔走养老院免费理发
2018-07-21 12:04:58 来源:汉网

7月18日,硚口区建乐社区养老院,李志英和87岁的母亲聊天。突然,一个男声引起了两人的注意——“老人需要免费理发吗?”

说话的是31岁的陈苏军。

由于行动不便,母亲理发的问题一直是李志英忧心的事情。有人主动上门,让他感觉意外。

男子慢慢走到老人身边,明显看得出行动略有不便。他拿出随身携带的工具,开始为老人理发。

更让李志英没有想到的是,陈苏军除了不收费,水也不喝一口,看见李志英看着自己,竟然害羞地让李志英不要盯着自己,反复说着“这是小事”。

李志英不知道,陈苏军从2016年6月开始免费理发,至今已经坚持了2年。

志愿服务梦想变成现实

一把平剪、一把打薄剪、两台电推剪,一个披风、一把梳子、一只水壶和数个架子,是陈苏军理发的全部行头。每次他都放在一个包里,迈着行动不便的左腿,来到养老院,为老人理发,不收分文。

左腿是陈苏军8岁时因为贪玩,从摩托车上摔下骨折留下的后遗症,被认定为4级残疾。

首先用水壶喷水将老人头发打湿,随后将老人头发梳好,再用电推剪、平剪、打薄剪依次将老人头发修剪成型,全过程平均15分钟。

“老人多的时候,最多一个下午不间断地为超过20名老人理发。”没有老人需要理发的时候也有,这时,陈苏军总是为养老院扫扫地,给老人叠衣服。

从事志愿服务的想法,源于2006年,那一年陈苏军正在新洲区二中就读高中二年级。依然是一个夏天,由于放假,老师需要登记每名学生的家庭电话,方便联系。全班有60名同学,59人的家中拥有固定或移动电话,没有的那一人正是陈苏军。

“你家没有电话?”

“没有,祖父祖母务农,收入不高。”

面对老师,陈苏军低声回答。陈苏军一直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

看到眼前的陈苏军,老师为其申请了每月100元的贫困生补助。这100元虽然不多,但却是家庭的又一笔经济来源。从初中开始,陈苏军都享受学校的经济资助,这一次,老师额外为其申请到的补助在陈苏军幼小的心里种下了回报社会的种子。

高中毕业后,陈苏军直接参加工作。他想回报社会,却没有特殊的技巧。志愿服务对于他来说心有余而力不足,直到2016年6月。

那年,陈苏军接触到了美发。他学习这门手艺是作为自己谋生的手段:“学习了美发后,我发现我可以为需要的人理发,养老院中老人年岁较大,行动不便,我就想为他们服务。”

2年跑遍十多家养老院

有了理发能力的陈苏军心中回馈社会的愿望也更强烈,因为2015年前后,祖父丁春明与祖母徐荷香被认定为精准扶贫对象,不仅有了最低生活保障,而且医疗费用可以大幅报销。

“大家帮我,我理应报恩。”从2016年6月起,陈苏军开始走进养老院,为老人理发。

对于养老院,陈苏军都是在路边寻找。建乐社区养老院是他在轻轨上看到的,于是主动找到建乐社区养老院,武昌区武泰闸向阳养老院,则是他在公交车上看到的。

建乐社区养老院张院长依然还记得陈苏军第一次来到养老院的情景。那是今年7月初的一天,陈苏军来到办公室,首先要找院长。“他很直接,问我需不需要志愿者为老人理发,我说需要,没有多余的话,陈苏军让我带他到老人活动区,开始理发。”张院长记得,7月以来,陈苏军已经到养老院志愿服务3次。

武泰闸向阳养老院院长余心保记得,陈苏军主动找到养老院后就多次致电余心保,询问是否有老人需要理发,如果有,陈苏军则会利用周末乘车到向阳养老院为老人服务。

从2016年6月至今,陈苏军已经到十多家养老院理发,足迹遍布硚口、江夏、新洲。这些都是他工作或生活过的地方。

“老人说我好,但是老人更好。”在陈苏军的朋友圈中至今保留着一张照片,照片内容是一把梳子,这把梳子是在一家养老院中,陈苏军为98岁老人剪头发后拍摄的,因为剪头发后,老人纵然走路颤颤巍巍,依然端来三块芝麻糕、一杯水,向陈苏军表达谢意。

还有老人,对着镜子,看到自己新的发型,流下激动的泪水。这让陈苏军感受到自己志愿服务的意义。

“我会一直做下去。”陈苏军说。

长江日报记者姚传龙 实习生孙颖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