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伢学才艺 新生代家长不求考级
2016-01-03 06:09:38 来源:武汉晨报

记者向洁

之前苦练“弹伤了”,如今钢琴成摆设

“班上有才艺的学生太多,不好办哪。”不久前,汉口一知名小学班主任刘老师很为难地告诉记者,准备新年联欢会时,家长和孩子们报来的节目,一个晚会安排不完,留谁的节目令她很为难。而身为优质初中班主任的李老师也很头疼,“想搞个联欢会缓解下学习紧张氛围,可报名的没几个,一场节目都凑不齐。”

为何会如此两极分化呢?从表面上来看,是中学生学业较重,不愿把时间花在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很多中学生对自己的才艺到了再也不想碰的局面。

“钢琴放在屋里落灰,一个月难得弹回把。”家住常青花园的李女士称,女儿自小学习钢琴,就是逢年过节也从未间断,小学毕业前已达到业余十级。进入初中后,由于学业负担加重,暂停了钢琴课。想让孩子弹弹琴调节心情,女儿却说再也不想弹:“已经弹伤了。”如今,钢琴成了摆设。

记者对知名小学和初中的近200名学生展开随机调查,数据显示:超八成小学生表示自己有2-3项特长,主要集中在乐器、绘画、舞蹈三大领域;七成初中生表示已放弃学习各项才艺。

放弃学艺有多种原因,但小学用力过猛,拿到家长满意的级别后,赌气再也不碰的孩子不在少数。

制图张莉

家长观念不同了,小伢学琴不为考级

家长观念不同了,小伢学琴不为考级

不过,在如今的幼儿园和小学家长中,记者发现,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孩子艺术的培养理性了很多,他们关注的是孩子的艺术素养,而不再为了考级而考级。

刚刚结束的2015“长江钢琴杯”青少年钢琴大赛的一份数据显示,这届钢琴大赛吸引了全省约10800人报名参赛,选手年龄跨度从学龄前幼儿至大学生,其中小学生“军团”最为强大,约有近3000人参加初赛。

“学琴的少儿越来越多,但考级的热度在降,家长更理性了。”大赛支持方、柏斯音乐集团武汉区经理刘徽介绍,从评委会收集反馈的信息来看,如今的家长更关注孩子兴趣的培养和艺术素养的习得,不少参赛选手学琴四五年,基本功相当扎实,却从未涉足考级。应该是家长和孩子达成了一致观念:不愿为了考级而考级,更不会为了考级而刻意拔高。

儿子坚持练琴,家长婉拒考级建议

儿子坚持练琴,家长婉拒考级建议

上月,中国十大青年钢琴家、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钢琴博士元杰举行“元杰乐迷见面会”,省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邹治中代表武汉琴童进行现场表演。“其实我们真没(当钢琴家)这个想法,只要他想学就让他学,学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邹治中的父亲坦言,孩子从一年级开始每周学琴一次,每天练琴2小时。四年来,换了2部钢琴,听了大大小小几十场音乐会。他从未逼儿子考级或参加比赛,只告诉儿子“学扎实,玩高兴”,或许正是这种无欲无求才让儿子坚持至今,而身边许多跟儿子同期学琴的孩子已打了退堂鼓。

本身就是钢琴科班毕业并从事钢琴培训工作的肖女士坦言,在她的熏陶下,儿子4岁起学钢琴,习琴三年已达到5级水平,但她并不主张儿子参加考级。在她看来,考级比较程式化,为了考个优秀,让孩子日复一日练那一两个曲目实在枯燥,她不想打消儿子学琴的积极性,也不奢望儿子将来成为钢琴家,只想让音乐丰富生活。

“只当好玩,完全没有考级的打算,也不会逼他走专业路子。”说到让儿子学钢琴一事,从事医疗工作的叶女士从一开始就跟老公达成了一致意见。

叶女士笑言,别的伢四五岁就开始学琴,儿子七八岁才动心思。之所以决定买琴、学琴,一来是因为儿子想学,二来是因为她跟老公完全不通音律,如果儿子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也算弥补缺憾。现在儿子学琴近一年,进步明显,老师也曾建议考个级试试,她都婉拒了,“会弹愿弹就好,逼狠了搞不好就好事变坏事了”。

父母允许“开小差”延续了弹琴乐趣

父母允许“开小差”延续了弹琴乐趣

青年钢琴家元杰

“80后”青年钢琴家元杰日前出席武汉乐迷见面会时,谈及当下中国艺术教育时直言不讳:死板,功利,缺乏想象力。

元杰认为,有些孩子本来把才艺当作业余爱好学习,可老师和家长非得用培养郎朗的标准去要求,一味重视指法、技巧、节奏,而忽视了孩子想象力的引导,搞得孩子上琴凳跟上“老虎凳”一样,如何还有享受一说?“学艺术是为了悦享生活,而不是为了达到父母的要求把艺术搞成了应试教育。”元杰说。

元杰笑称,自己6岁开始学习钢琴,孩童时为逃避练琴撒了不少谎,小学四年级时,他对文学产生兴趣,闹着不练琴写小说,父母并没有责骂他,反而买回一堆课外书由着他看,偶尔的开个小差放个小假,倒是延续了他弹琴的乐趣。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