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这样带孩子“轻松”过
2016-03-31 07:08:00 来源:武汉晨报

记者杨枫

同其他充满欢乐的节日不一样,清明节寄托着人们对逝者的哀思,通过祭扫和祭祀表达思念之情。而带孩子参加类似活动时,总少不了一些尴尬,家长通常不知道如何向自己的宝贝讲述生老病死,而晨报亲子圈中的圈友和一些网友则总结了一些过清明节“轻松”方式,来化解这种尴尬,有这种困扰的家长不妨可以借鉴一下。

在孩子频繁发问,家长不知如何应对时,可以跟他讲讲清明节的由来,一段春秋战国时代感人至深的“割肉救主”的故事。

同时,家长们也可以将祭祀活动变成一种感恩教育。清明祭祖,其内涵是孝文化。向已逝的亲人、祖先送上思念与敬意,给孩子提供一个认识孝文化环境,让他们知道感恩。

清明也是家长和孩子踏青,亲近大自然的好时期。清明一般在每年阳历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万物复苏、百花盛开的时候,你可以带着宝宝沐浴清新秀美的自然风光,走进远山近水的田园村落,踏着绿油油的青草,踩着软绵绵的春泥,感悟魅力十足的春天。孩子们还可以奔走于田间地头,放飞心情。

踏青时,放风筝是极好的一个选择,放风筝本是古代清明节习俗。古时候,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风筝。而且,晚上放风筝时,会在风筝下或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古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还会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希望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放风筝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了解到清明节的习俗,还可以强身健体。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清明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老早就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这个时候,也正是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种花养草的最佳季节。孩子在参与种植、照料花草等小生命的过程中,会加强他们对自然的认识。如果爸爸妈妈能够教育孩子像对待朋友那样来热爱树木、花草和昆虫等,孩子对生命和自然的爱会增强并植根于心中,并形成一种相互同情相互依赖的情感和责任感。在这种情感和责任感的支配下,孩子会逐渐跟自然融合为一体,从而更好地寻找生命存在的意义。

亲子圈

圈主:杨枫

群号:387201018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