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名作《云中君》谱成交响曲
2016-04-21 07:09:00 来源:武汉晨报

程连欧画作《屈子吟》

记者梅冬妮通讯员朱芳玺

继2004年武汉爱乐乐团委约著名作曲家叶小纲创作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交响作品《楚》之后,时隔12年,由旅加作曲家黄安伦接受委约创作的幻想交响曲《云中君》将在4月22日首演于琴台音乐厅。该作品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成为其资助项目。

屈原带给我创作灵感

“中国第一位伟大的世界级的诗人,屈原是绝对不可以绕过去的,又是楚文化的代表,责无旁贷。”昨日作者黄安伦接受记者采访时有感而发,“最后选中《云中君》,它有一个很大特点,浪漫主义,不可抑制的想象,这些中国诗人都是无与伦比的,但《云中君》最后落脚在对神州的忧虑上。”这部交响作品《云中君》与《九歌》中第二篇同名,黄安伦正是从《九歌》中《云中君》得到灵感。“我去参观省博,看到国宝编钟,伟大得不得了,但技艺失传了,非常可惜,一开始这些文化非常灿烂,到最后最高潮的时候突然被切断。屈原的心和我们的心是紧紧相通的,屈原的忧国忧民深深感动我,但结局不是悲观的,希望就在年轻人身上,薪火不断。”

《云中君》共分为四个乐章,黄安伦介绍,“我是严格按照诗意来写的,屈原的诗意已经给了我们很大的幻想余地。但我们都有一个缺陷,我们谁真的听过楚的音乐?这给了我极大的局限,但是又给了我极大的自由。屈原能幻想我也能幻想,我是21世纪的中国人,我凭借对屈原的热爱来创作。”

汉版《云中君》最完美

不同于以往带有楚文化标签的艺术作品,武汉爱乐乐团团长周克思表示,“现在很多作品直接把中国乐器糅进来,如果我们作品成功了,我是想能在全世界演奏,如果搞很多民乐就把作品限制住了。中国元素要有,但是在旋律动机上。比如武汉有编钟很方便,但编钟拿掉以后要不影响作品,这个便于作品走得更远。”因此本周五在琴台音乐厅的全球首演,也成为了独一无二的“武汉版”,乐队编制中将配以编钟来丰富声部,“武汉是最完美的版本,因为有编钟的加入。”黄安伦对此解读,“第四乐章中几乎有一个非常灿烂的结束,(音乐)突然就终止了,但远处有一个编钟的声音,带动乐队整体进行到最终一个非常有力的结束。编钟代表了传统,民族深厚的底蕴,也象征了希望。”

黄安伦首个敲响编钟

与武汉爱乐乐团结识于辛亥百年纪念音乐会的黄安伦,自谦对于楚文化“才识浅薄”,但和武汉的渊源却一直不浅。“去年抗战胜利70周年我为夏之秋先生诞辰写了一些管弦乐,夏先生是我邻居,我从小就对武汉有认知,夏先生总跟我讲,他有着浓厚的湖北口音。”除了和武汉籍作曲家是邻居,黄安伦透露自己和编钟更有着不解之缘,“我是中国最早敲这套编钟的人之一。我那时候是北京京剧团的小年轻,编钟运到历史博物馆,当时给我任务要给编钟作曲。于是我戴着白手套,把每个编钟给敲了一次,当时震撼得我七荤八素的,直哆嗦。对它的制作精细、音准,都感到不可思议,没想到今天武汉爱乐能约我写这个,绝对有渊源。”

《九歌·云中君》

《九歌·云中君》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

览冀州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

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云中君》是屈原的组诗《九歌》中的一首楚辞。云中君为男性,是云中之神,在神话中云神名叫丰隆,又名屏翳。诗中对云的飘忽回环的形象给予了生动的描写。

以前楚国南郢沅湘之间的地域内,那里的人们相信鬼神而且经常祭祀。他们祭祀一定会作歌乐鼓舞来取悦诸神。屈原被放逐后,在那个地域游荡流离,怀忧苦毒,愁思沸郁,见到世俗之人祭祀的礼仪,歌舞之乐,他们的祭祀词句鄙陋,屈原于是作《九歌》的曲子,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讽谏。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