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马”设全马(42.195公里)、半马(21.0975公里)、健康跑(12公里)三项,这些对于参赛者来说都是个不小的挑战。据了解,顶尖男子选手跑完全程需要超过2个小时,而业余跑友通常则需要4~5个小时,加上路上必须要进行不断喝水补充水分,所以,上厕所是不能避免的。如果跑着跑着突然内急咋办?别笑,这还真是个科学问题。
专业选手尿裤子,业余选手屡现随地小便囧图
马拉松对于参跑者来说,都会遇上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如厕难难于上青天”。2013年北京马拉松就出现了众多选手就地解决“尿红墙”的“奇观”。据了解,就地解决的多数是一些非专业运动员或者爱好者,而专业运动员、高水平运动员如果在赛中“内急”,不会轻易停下来上厕所,一是怕失去比赛节奏,二是会影响成绩,多会直接尿到裤子上。
为了尽可能避免出现这种“窘况”,本届汉马组委会做了精心的准备。比赛期间,组委会将提供600个单体厕所,其中起点350个,健康跑终点70个,全马、半马终点各50个,剩下的80个则根据路段进行分散性设置。
因此,广大跑友一定在开跑前上个厕所,如果见到流动厕所,该解决就得解决,毕竟跑马拉松为的不仅仅是成绩,最主要的还是感受跑步带来的快乐。否则,如果路上真的随地小便,没准就被摄像机拍下来向全世界直播了呢!
专家支招:适量,适时,适合
针对“如厕难”的情况,跑友们自身该做些什么?昨天,记者采访了湖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曹洁。
曹洁说,专业运动员会根据自己的身体需要和饮水规律饮水,这样能减少上厕所的几率,从而节省时间。很多马拉松爱好者不懂如何科学地控制饮水、饮食,四五个小时下来,怎么可能只喝不尿呢?
“业余选手,只需记住六字秘诀——‘适量,适时,适合’就足够了。”曹洁说,马拉松比赛前、中、后期都应该适当补液,避免不渴不喝的误区。一般赛前1小时补充300~400ml液体,每15~20分钟补充50~100ml,比赛后根据体重的差值,补充损失的液体量1.5倍的液体。
“汉马”前三天吃喝都有讲究
记者谭在龙
还有3天,汉马即将开跑,想必各路参赛选手都在做最后的准备。为此,晨报记者特意采访了两位武汉市知名运动学专家,为广大跑友支招、献策。
1
赛前吃清淡七分饱
湖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院曹洁:马拉松的赛前准备非常重要。赛前准备包括:健康评估、心态调整、训练量调整、比赛用品准备、比赛线路熟悉、饮食与营养补充等。赛前一周,适量多摄入碳水化合物,是马拉松运动所必须的糖原储备。同时,均衡营养,多吃蔬菜,谷物纤维和适度高蛋白食物(比如鸡蛋,奶,鱼肉)帮助肌肉迅速恢复。赛前3~4天,每天的饮水量在2升左右。比赛当天,建议在赛前1~2小时早餐,给胃肠道充分消化食物的时间。最好不吃油炸、过甜和肉食食品,可以选择白米粥,全麦面包、清淡面食、鸡蛋等,七分饱即可,不可过饱。
此外,心率表、跑鞋、服装、腰包、补液等物品的选择也尤为重要。其中,跑鞋、衣服都不建议穿新的,而腰包则选择贴身性强的。
2
调整体能有学问
武汉体院体能中心负责人李丹阳博士:正式跑步之前一定要有充分的热身,包括肌肉的热身,心肺功能热身,激活神经灵活性,动作模式热身。大众参与马拉松运动以参与性,趣味性,健身性为主要的价值导向。对于平时跑量较少,运动不规律的人群应以安全完成比赛来要求自己,比赛前十分钟左右以谈话式配速(自己可说出完整句子的跑速)来进行,身体进入状态后可适当间歇性提高速度,然后回到谈话式配速,如此交替进行。
比赛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头昏,视觉模糊,身体躯干长时间控制乏力导致跑步姿势异常,肌肉抽筋等症状时应及时调整配速,暂停或终止比赛。补充水和电解质及能量棒。
制图熊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