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培优,不如陪伴
2016-05-15 23:10:00 来源:武汉晨报

记者杨枫

“最着急妈妈”培优经历追问③

“最着急妈妈”徐女士带5岁孩子进行17项培优,如今孩子8岁,却从神童变成“中不溜”。

记者走访水果湖等培优班聚集地后发现,超过五成的家长和徐女士有相同的观点,认为“好习惯就是培优培出来的”。昨日,记者继续采访了多位国际奥赛金牌获得者、清华、北大学生的父母们,从这些公认的家教成功者的身上来论证,学习习惯真的如水果湖的家长们所说应该是“培”出来的吗?

亚洲物理奥赛总冠军,保送北大学生张添诚妈妈文艳霞用自己的经历否认了这种观点,她表示与其说是此“培”不如说是陪伴的“陪”。文妈妈认为,幼儿园时期其实是对孩子的人生发展非常关键的一个时期,自己儿子目前取得的小成果跟幼儿时期自己陪伴孩子“玩”有比较大的关系。“孩子小时候一定要多陪伴,多陪他玩,也要会陪他玩。”文妈妈说,张添诚小时候特别活跃,坐不住,她不认为这是坏事,反而跟孩子一起探索周遭的环境。正是在孩子玩乐过程中,文妈妈发现孩子显现出一些喜欢物理的苗头,比如他总把小自行车倒过来,把积木放在车轮上,转动车轮,然后细细观察,就这样鼓捣自行车轮可以玩一两个小时。文妈妈说,碰到这种情况父母可千万不要制止或者打扰。观察孩子喜欢玩什么,怎么玩,是可以发掘出他今后的特长的。在幼儿园时期,不让孩子玩,反而强制给孩子培养所谓的“学习习惯”,文妈妈是非常不赞成的。

文妈妈认为,在孩子幼儿时期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文妈妈很注重在生活中观察和学习,比如张添诚二岁多时,面对一盒糖,妈妈会让他数数,面对各种形状的物体,也会让他指出来,生活中的各种事物都会成为文妈妈教导孩子的教材。

文妈妈自己注意到,现在不少父母在孩子阅读、玩耍时总喜欢跟孩子说话或者喂孩子吃东西等,这些家长也总疑惑孩子专注力为什么不好?其实孩子专注一件事情的时候,千万不要打扰,经常打断孩子,孩子的专注力就会下降,就会影响他一生的学习能力。

北大学生祝令邦的妈妈李红说,在孩子幼儿时期也没有搞过任何培优,但自己经常陪着孩子阅读,因为一位老师曾对她说过“孩子儿童发展期看书越多越杂,对孩子发展越好”,自己给孩子买来各式各样的书籍,“还有Discovery探索频道的光碟买了一大摞,里面的内容包罗万象”。

除了陪孩子“玩”,陪孩子“看”外,2015年武汉市理科状元张栩铭的爸爸则善于陪孩子“聊天”,从小到大,爸爸就像一部“汽车导航仪”,在孩子“走偏”的时候,将他带回正常的轨道。张爸爸认为“读书人一定要淡定,保持平常心”,“着急”反而容易误事。

专家:家庭教育更重要

华师一附中校长周鹏程:孩子一出生后,家长的想法一般很简单,都希望孩子快乐健康成长。但是孩子一旦进入幼儿园,家长的观点就慢慢变化了,就开始琢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幼儿园开始,年轻的家长们就在爱的名义下让孩子到各种培优班学习,一个礼拜五天几乎都在外面培优。在爱的名义下,家长的焦虑一直伴随着孩子到十八岁……但家长也应该认识到没有什么比家庭教育更重要。自学能力的培养、良好的习惯、健康的身体和阳光的心态,都是培优班给不了的。在华师一附中,一个优秀的孩子出现必然象征着他家庭教育的成功。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