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梅冬妮
陆鸣和他的徒弟们。
记者肖僖摄
对于方言喜剧的爱好者来说,陆鸣饰演的“嘎巴子”形象深入人心,以至于陆鸣相声演员的主业,都渐渐被遗忘。昨日,陆鸣在从艺40周年之际首次开门收徒,陆鸣感慨地说,“从1975年我进入说唱团,到今年41年了,收徒不是因为四十周年,是时间到了。我昨天刚过59岁生日,都60岁了,现在不做什么时候做,加上孩子们都有这个愿望。”昨日在都市茶座小剧场内,10名优秀青年演员拜入陆鸣门下,6月11日,他们将跟随师父陆鸣一同登台亮相武汉剧院,共同演绎《一鸣惊人——陆鸣从艺40周年专场演、唱会》
收徒是传承汉派相声的仪式
收徒是传播汉派相声的方式
昨日的收徒仪式现场,“汉派相声”一词不断被提及,对于熟悉相声的观众来说,“汉派相声”并不是一个源于传统的名词。“我觉得武汉相声主要是一个‘新’,从解放前老艺人在武汉黄鹤楼说相声的时候,学的是北派相声,但用武汉方言说,换成武汉的事,从那时开始就特别受欢迎。包括我们后来的何老师,很多前辈的评书老师,都受到影响,那个时候北方的相声已经很具武汉的特点了。”陆鸣告诉记者,“汉派相声”正源于创新的发展,“到了夏雨田老师他们到说唱团以后,整个武汉相声就定型了。武汉相声说新唱新,不仅演出新内容新题材新,演出形式也比较新。那时候我们就做了武汉方言小品,后来我们也最早做了方言相声剧,都是一种尝试,正因为这些业绩所以才认可我们武汉相声作为一个传承项目。”
在这次拜师陆鸣的十名青年演员中,既有说唱团的青年演员,也有观众、听众们熟悉的主持人,“这次收徒弟分了三个门:相声门、主持门、曲唱门。”陆鸣介绍称,“武汉相声已经报了省级的非遗,所有的徒弟都要学相声。团里的几个演员已经有了基本功了,外面的几个主持可能差一些,但我希望他们也能学习,全面的提升自己。我们这次专场演出当中有个节目叫‘全家福’,就是把所有的演员都放到其中。”陆鸣认为,收徒是一个非遗传承的仪式,收徒和拜师是为了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使学者确有所成。
时隔13年陆鸣又回归荧屏,在《鸣嘴开心秀》的舞台上重拾主持技艺。“我们现在要想推新人的话,仅仅让他们多演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这个小剧场满场才170人,琴台大剧院满场才1500人,如果你想让这些演员一场场演出积累名气可能会很难。我们一定会依靠一些新媒体,我们现在为孩子们提供一切机会。”让说唱团的演员走出去还不够,陆鸣此次收主持人为徒弟,也有一份“私心”,“让主持人们学相声不是让他们一起去跟你表演相声,是让他们学相声的基本功,这可能会对他们主持有好处,同时让他们了解武汉相声。这些做主持人的既可以借鉴武汉相声的手法,同时也可以在他们的领域帮我们推广武汉相声。这方面以前在剧团是比较禁锢的,认为把我的演员派出去主持是在用我的廉价劳动力,但这也是多方面的锻炼,主持就是一场脱口秀,你没有一定的能力,你吸引不了听众、观众。”
作为说唱团团长,陆鸣谦虚称自己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但活跃的思路让他总能想到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突破口,“这次做这个《鸣嘴开心秀》主要都是年轻人多上,老演员在旁边做配角。我们现在只是一个尝试,我们准备从制作上也成立一个班子,准备往互联网进军。那样我们就有自主权利了,尝试小剧场和互联网弄一些直播。我们做这个小剧场的目的就是推年轻人,推新作品,并不是营利。”陆鸣还透露,“我们是想在合适的时候做一场师徒的相声专场,纯公益不卖票,会进校园做推广演出,让更多人了解武汉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