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呼唤工匠精神
2016-06-15 07:18:00 来源:武汉晨报

自从今年3月出现在全国两会上,“工匠精神”一词就红遍中国。它能引起如此广泛的认同和共鸣,当然不仅仅是因为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更在于这一精神品质和理念是当下中国社会的迫切需要。

百度百科上,有一个和“工匠精神”相对的词,叫“差不多精神”,满足于90%,差不多就行了。其实,稍微留意一下就能发现,这样的做事风格在当下还比较常见。

因为只追求短、平、快的即时利益,所以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去改进、去打磨、去完善,觉得马马虎虎过得去就行。这样的“差不多”,让人心越变越浮躁,漠视责任、缺乏诚意,也让中国制造迟迟走不出大而不强、品质不高、自主创新较弱的困境。

国家层面的呼唤,终究还是要落到个人层面的追求。就像孙宏杰,用“眼睛里容不得半粒沙子”的责任心和“鸡蛋里挑骨头”的专业精神,来对抗周围“差不多精神”的惯性。从电流表5毫米的异常摆动里发现针尖大的毛刺隐患,为了排除一个不影响运营的故障花了5个通宵,他用对职业的敬畏、对工作的执着和对产品负责的态度,确保地铁运营的安全。

今天的武汉,已从打造城市功能进入到提升城市功能和改善城市品质并重的新阶段。新阶段对工作状态提出了新要求。我们需要这样的地铁“工匠”,各行各业需要更多的孙宏杰。只有更多人像他这样,把工匠精神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树立起对工作执着、对所做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态度,并且享受其中的过程,只有更多企业把这样的工匠精神作为自己的文化内核,“差不多精神”才能失去存在的空间,对完美质量和极致品质的追求,才能胜过对即时利益的追逐,推动每一个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断进步,也推动我们的城市在转型升级中实现品质的进一步提升。(郭钦)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