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红:走街串巷挖“典型”
2016-06-21 07:14:00 来源:武汉晨报

记者彭学武

一辆不新的自行车,一个朴实的公文包,自备的水杯,新洲区委宣传部宣教科科长、党员陈建红,3年来走街串巷挖掘草根模范,宣讲典型事迹近百场,足迹遍及全区14个街道,受益群众近万人。

从民间草根阶层挖“典型”

6月18日,新洲区旧街街新集社区,40岁的陈建红利用周末休息时间骑自行车15公里来到81岁的“草根模范”郑先华婆婆家里,看望郑先华的老伴李如碧爹爹,83岁的李爹爹因病卧床已有多日。

“工作上,这些先进典型值得我们宣扬学习,生活上,他们有什么困难我们同样也应该关心!不少典型在精神上是富有的,在经济上却很贫穷。”3年来,陈建红深入民间草根阶层,挖掘感人事迹,与他们结成了“亲戚”。

陈建红与郑先华相识于2014年,这位老人30年来用卖鸡蛋、捡破烂的钱,坚持为周边孤寡老人、残疾人送米送油送钱,资助贫困生求学,自己的女儿却是一名租房住的洗车工,郑婆婆的善举感动了陈建红。

尽管郑先华不是任何级别的先进典型,但陈建红为了支持老人将善举进行到底,多次骑自行车来回30公里到老人家中,为郑先华鼓劲,陪她聊天。中秋节和春节时他还带着妻子和儿子,买来礼品到郑婆婆家慰问,让家人接受教育。

在陈建红的支持和鼓励下,郑婆婆跟随陈建红的宣讲团一起在新洲区机关单位讲述自己助人为乐的事迹,成为了新洲的模范典型。去年11月,郑先华当选“时代楷模·武汉精神践行者(好人榜)月度上榜人物”。

化解失学儿童自卑心结

2006年,陈建红在一次下乡走访孤儿家庭时,发现汪集街姚堤村一名品学兼优的小学三年级女生小丽(化名),因为父亲去世母亲失踪面临失学。陈建红向孩子的爷爷奶奶承诺:“要让孩子上学,我资助她大学毕业!”

10年来,尽管工作历经变动,陈建红仍坚持将当初的承诺履行到底。小丽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女孩子,也有些自卑。因为不好意思受助于人,她多次偷偷离开学校,去外面打工挣钱。一次甚至跑到江夏一工厂打工一个月,工作繁忙的陈建红得知后,跑到江夏工厂里将小丽送回课堂。

陈建红告诉小丽: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不要被一时的贫困压倒,经济上的问题我来帮你解决,你只管好好读书。从那以后,陈建红将每月给小丽的300元生活费提高到了700元,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

2015年,小丽顺利考入大学,成为一名自信阳光的大学生。

学党章党规

学系列讲话

做合格党员

▲陈建红来到郑先华家中帮做家务谈家常。记者彭学武摄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