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春岚通讯员邓盛强陈识)朋友聚会不是唱K,而是打K粉,16岁少女因此被毒品损伤身体。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专家称,到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寻求戒毒帮助的患者,最小年龄仅14岁,家长平时应多关注孩子发出的异常信号。
16岁的李梅(化名)在一所职业学校就读,父母离异后各忙各的,只给她留下丰厚的零花钱。李梅结交了校外的社会青年,朋友圈里聚会不是请吃饭、唱卡拉OK,而是打K粉。
不久,李梅感觉小便时疼痛,还尿频尿急,每隔20分钟就要跑趟厕所,外出时得随身带卫生巾。妈妈重视后,带她到医院看妇科和泌尿科,治疗一年仍没有效果。李梅这才支支吾吾告诉妈妈,她一直和朋友打K粉。李妈妈带她到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求医,确诊李梅被毒品损伤了泌尿道和膀胱,必须一边治疗一边戒毒。
该院药物依赖治疗中心主任张尧介绍,去年该中心收治戒毒者近900人次,主要是青壮年人群,但也不乏20岁以下的青少年。从近几年收治的青少年来看,患者有低龄化趋势,年龄最小的仅14岁。这些孩子大多都有共同点:来自离异家庭,平时家长很少监护;家庭经济条件较好,身边大多有亚文化圈。
有“英雄气概”更易受诱惑
张尧介绍,他曾参与一项与物质成瘾素质有关的研究,结果显示,成瘾与遗传和性格都有关系:父母辈有成瘾史,子女上瘾几率更高;爱冒险、爱表现、喜欢寻求刺激、不计后果、有“英雄气概”的冲动型人格者,也更容易成瘾。
如果孩子是冲动型人格,家长平时要多与孩子沟通,防微杜渐,帮助他们抵御诱惑。
孩子“类醉酒”,要当心
频繁躲进厕所,半天才出来;经常晚上外出,玩到转钟才回家;不是掉手机,就是要买东西,花钱如流水……
张尧提醒,这些迹象看似偷偷谈恋爱,但如果与孩子平时表现差别很大,家长就应多留心。如果孩子还有眼神呆滞、经常抽鼻子这种类醉酒反应,但口鼻闻起来没有酒味,就应高度提防是否沾上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