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某企业市场部在招聘市场专员这一岗位时,也发生过一个与朋友圈有关的事。
陈宸是市场部的经理,这一次招聘工作由她主持。“最终进入面试阶段的有3名求职者,面试过程中三人都给我留下不错的印象。”陈宸向记者说。
在要他们回家等消息时,陈宸给他们留下了自己的微信,告诉他们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在微信联系。
在留下微信到通知复试的这段时间,陈宸收到了第1个求职者在微信中对他的感谢留言。陈宸看他的朋友圈,比较积极向上,还做了不少公益活动。
“第2个求职者比较活跃,他不仅对我表示了感谢,还与我有十分积极的互动,比如看到竞争对手的动态以及一些有参考价值的活动素材都会第一时间发给我进行讨论。而我翻看他的朋友圈,很有年青人的朝气、对待社会问题,有自己积极的见解,而生活上喜欢跑步、不像其他人出现一些自怨自艾的情感抒发或是一些十分消极的动态。”陈宸说。
第3名求职者加了陈宸的微信之后就没有下文了。
最后,陈宸考虑到团队中成员的不重合性,选择了第1名求职者。“其实第2个求职者各方面也挺好,有着积极的求职态度以及个人优秀的职业素养,但是我们团队中已经有几个这种性格的成员了,所以只能忍痛割爱了。不过,我倒为他推荐了另一个非常不错的岗位。”
有人认为微信朋友圈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有人认为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的界限。你爱发朋友圈吗?怎么看待朋友圈变成职场圈?作为职场人,你如何拿捏朋友圈的尺度?职场上有没遭遇被朋友圈“陷害”的经历,又或者朋友圈有无给你的职场生涯加分?请与我们的记者联系:13018016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