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便抗凝治疗为房颤患者带来福音
2016-09-20 08:05:00 来源:武汉晨报

63岁的周大伯因中风造成半身瘫痪,罪魁祸首竟然是“房颤”。去年底,周大伯常感心悸、头晕,心脏跳得时快时慢,到医院检查后确诊是“房颤”。医生开了抗凝药,叮嘱要按时用药。前些日子,周大伯感觉身体没什么不适,自己就擅自停药了。可万万没想到,后来就突发中风。

“明明是心脏问题,怎么会中风?”带着这个问题,在9月25日“世界心脏日”来临之际,笔者拜访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江洪教授。江洪教授指出:“房颤最大的危害就是脑中风。与普通人相比,房颤患者的中风发生率要增加近5倍。”

江洪教授介绍,房颤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房颤的主要症状有心悸、眩晕、晕厥、气促等,但也有一些患者没有任何症状。据了解,我市很多医院如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都设有专门的房颤门诊,房颤患者如果早期通过微创手术治疗,治愈率高达80%。而如果不及时治疗,房颤给患者带来的危害很大。房颤发生时,心房有效的收缩功能消失,这导致心房内的血液淤积并可能产生血栓。血栓脱落后,会随着血液流动,停在哪里,就可能会造成相应部位血管的堵塞,如脑栓塞、肺栓塞、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其中,脑栓塞就是人们常说的“中风”。

目前,抗凝是国内外公认的预防房颤引发脑中风的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抗凝治疗是通过阻止心房中血液凝集成血块,达到预防脑中风的目的。江洪教授提醒:“我们一直在强调房颤抗凝的重要性。患者若能做好三件事,即到正规医院进行卒中风险测评、坚持正确用药、坚持长期规律服用抗凝药,就能大幅降低与房颤相关的中风事件。”

据介绍,过去临床上常用的传统抗凝药病人需频繁去医院抽血监测抗凝效果,非常麻烦。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出现,让“简便抗凝治疗”方案成为现实。新型口服抗凝药不仅克服了传统抗凝药的局限性,服用方便,无需频繁监测,患者更容易坚持治疗。

(文/周恋芹)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