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场线盘宏区间变电所,孙宏杰和同事在闷热的机房里调试设备。记者詹松摄
记者陶常宁通讯员郭文雅曾斯黄彦袁永华
7月,武汉接连“遭遇”暴雨和高温,武汉地铁人却以顽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维护着4条运营线路的安全,以及新线开通前的准备工作。武汉“地铁保电大师”孙宏杰也是其中一员,为了古田车辆段变电所不被水淹,他昼夜值守;在40℃的高温天气下,他依然来往于机场线各变电所做供电保护装置试验。
高温下
给机场线188台设备做试验
昨天上午10点多,记者跟随孙宏杰和他的试验工班,一同前往机场线盘宏区间变电所,此行他们是为了给新线的供电保护装置做功能性校验试验。天气预报虽然预报会降温,但上午明显还是持续高温,在无遮挡的室外,骄阳似火,气温直逼40℃。
记者和孙宏杰等人在宏图大道站会合后,驱车前往位于盘龙城大桥旁边的这座变电所。一下车,热浪扑来,孙宏杰和徒弟陈炎、方晖等人还要抬着沉重的仪器箱,步行到变电所。盘宏区间变电所位于盘龙城站和宏图大道站之间,由于在地上,室内并不比室外凉快多少。站了5分钟,汗水从他们的安全帽里流下来,孙宏杰等人的蓝色工装不一会儿便湿透了。
“我们从4月初进场,试验工班要给机场线11个变电所的188台设备的保护装置做试验,现在已经完成了10个变电所的试验工作。”孙宏杰用袖子擦擦额头上的汗说,一台设备有多种保护装置,每种装置都必须试验到位。作为具备多年“新线开荒”经验的老地铁人,孙宏杰说,新线开通前,是做试验的最好时机,因为试验只能在停电状态下进行,而这个时间段有相对较多的时间,可以让他们充分试验。“这段时间的试验,对于正常试运营后的安全,非常关键。”
根据综合联调安排,分配给供电试验工班的时间一般是周末。7月23、24日和30、31日,是武汉最热的两个周末,孙宏杰等人都奔波于机场线各个变电所。“上周末一上午,我们工班5个人喝掉了28瓶水,太热了。”孙宏杰笑说,变电所外面的地表温度估计都有摄氏50多度了。
除了要克服“高温酷暑”,孙宏杰还要克服“距离远”,机场线的变电所多在远城区,离市中心较远。上周末,他们去天河机场车站变电所做试验,周围还有其他项目工地,他们穿过工地步行到达。如果去机场线天河机场停车场的变电所,他们还必须走5公里。
暴雨中
昼夜值守车辆段变电所
7月6日,武汉降下特大暴雨,凌晨6点,还在睡梦中的孙宏杰被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惊醒。他接到通知,由于夜晚突降暴雨,古田车辆段变电所电缆夹层水位告急,如果古田车辆段变电所被淹,会直接影响到整条1号线的正常运行。
险情就是命令,孙宏杰二话没说,一边穿衣服,一边电话通知班组成员到古田车辆段,立刻参与“保卫古田车辆段”的行动。出门的路早已完全被水淹了,一路狂风暴雨,但是这些困难都阻挡不了孙宏杰到现场参与抢险的决心。孙宏杰等人克服一切困难,准时准点到达古田车辆段。
随后,孙宏杰迅速与古田车辆段工班的同事一起商量抢险方案。采取搬运排水管、安装抽水设备等措施,在污水中查看排水情况,并在排水沟中疏通管道。“刚开始,用泵往外抽水时,因为变电所四周也有渍水,因此水又倒流回来,”孙宏杰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将排水管加长,将水抽到更远的位置,避免倒流。
中午时分,水位逐渐下降。经过10个小时的努力,古田车辆段险情得到控制,保证了1号线列车的正常出入库,也保障了1号线正常开班运营。被雨水浇透的孙宏杰等人,此时才松了一口气,现场没有人在意自己衣服是干还是湿。
下午,孙宏杰并没有因为暂时的成功而放松警惕,他主动申请晚上留下来值班,晚上他跟同事每隔一个小时就会去各个变电所检查夹层渍水情况。
面对暴雨,“保电大师”孙宏杰带领试验工班全体成员坚守在防汛一线,衣服打湿了,拧一拧;饿了,吃两口干粮,应付一下,只为确保供电设备能够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