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墨宝”是怎样炼成的
2016-09-24 11:11:00 来源:武汉晨报

本报讯(记者文涛)曾经搭载神舟飞船、天宫一号进入太空的“天宫墨宝”,究竟长的什么模样?9月16日开幕的丁嘉耕书法全国名城巡回展鄂州展将揭开谜底。

丁嘉耕是我国著名书法家,是当代书法大师沙孟海、欧阳中石教授的入室弟子。他的7幅书法作为中国国家文化代表,先后于2008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分别搭载中国神舟七号、神舟八号、神舟九号载人航天飞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神舟十号飞越太空,被誉为“天宫墨宝”和“航天飞船上的‘中国名片’”。

丁嘉耕书法全国名城巡回展于2011年7月在江苏首展,现已巡展北京、江苏盐城、苏州、浙江台州等城市。

丁嘉耕研究书法30余年,他撰写的《书法断想》近日发表后引起很大反响,读者盛赞从中受益良多。武汉晨报今起连载这篇文章,还原“天宫墨宝”是怎样炼成的。

丁嘉耕书法作品

丁嘉耕谈书法(一)

书法不能为名所累

多年来,不少人对我以著名书法家相称,但我觉得自己水平还不够“格”。“格”是个什么标准?我自己也说不清,好像每一个时期自己对自己都有一个“格”。就像做人有人格那样,人格的最高标准是什么就没有止境。从艺的艺格,更是没有止境的。书法这门艺术是一部人生和艺术的综合性“巨著”,它没有页码,没有尽头,是几代人、几十代人都钻研不透的无底洞。你可以不断发现书法的美好,书法的神秘,是语言无法表述的东西。我觉得做人不能损人格,书法创作、出书、办展也不能丢艺格。我最近出版的两部书法集,大致是我目前的“艺格”。这个“格”自己跟自己比,大致够格。按照“书法家首先是学问家”的“格”,距离相差还很大,甚至不够格。

书法家笔下的一点一画都是生命轨迹的外在流露,都是生命之壁的摩崖石刻。我们所创作的每一幅作品都有可能流传于亘古。每个书法家大概都希望自己作品和出版物经得起岁月风霜的考验,与千年纸寿共存亡,而不希望后人把他的作品、作品集和生活垃圾一起送进焚烧炉。担心速朽的最高明办法、也是对后人最负责的办法就是,提高创作品质,提高出版品位,把住书法艺格!记住:不该出手的千万别出手……

小时候,老师和长辈总是教育我们,长大了一定要成名成家。喜欢书法的奶奶和爱好民族乐器的父亲在我四岁时就把我当文化人培养,让我作字操琴,意思是想让我将来成名成家。当我走进名人圈,才知道做名人太难、太累。书法艺术本来是一种享受,真的成名就太累了,不但累了自己,还累了家人。

我对成名始终用平常心对待,所以可参展,也可不参展;可获奖,也可不获奖;可成名,也可不成名,一切顺其自然。如果为展所累,为奖所累,为名所累,不惜为其绞尽脑汁,我觉得一点也不值得,书法这东西毕竟在人生价值里,还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丁嘉耕艺术简历

丁嘉耕,书法家,作家。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书法专业毕业。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书法艺术研究院书法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书法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

书法入选全国首届手卷书法展、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展、全国第五届书法展、中国书法赴日本展、俄罗斯展等100余次展览,多次荣获全国书法比赛一等奖。

2013年,丁嘉耕书法作为国家礼品分别赠送联合国和乌克兰孔子学院。书法收藏于故宫、中南海、国家博物馆、法国卢浮宫。

2008年10月,访问欧洲八国,与欧中协会主席、比利时副首相德玛赫先生进行艺术对话。

出版书法集10部,散文集1部,报告文学集3部,艺术摄影集1部。主编、编著出版书法类图书、画册15部,2000多万字。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