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6号线最后一个盾构区间(琴台-武胜路)左线汉江隧道贯通。记者詹松摄
记者陶常宁通讯员刘丹丹袁永华
昨天上午,记者从武汉地铁集团获悉,我市第二条穿越汉江的地铁线路——6号线一期工程隧道全线贯通。9月29日深夜11点58分,随着巨大的泥水盾构机从武胜路站缓缓破洞而出,6号线最后一个盾构区间(琴台—武胜路)即穿越汉江的左线隧道被打通,这标志着隧道双线全线贯通。
重要节点
9个月穿越汉江
4天完成盾构吊装
昨天上午9点,记者来到位于中山大道和武胜路交会处,这里是6号线武胜路站所在地。地面上,完成掘进使命的盾构机已经被吊装运离,现场只剩下最后一两个部件待运。
施工方中铁一局该项目副经理张鹏翔介绍,琴台站—武胜路站区间(简称琴武区间)需穿越汉江,全长1.7公里,过汉江段长度约350米,区间最大埋深约为43米,最小埋深约为14.93米。
去年12月,右线隧道盾构先从琴台站始发,于8月17日贯通;左线晚一些,今年1月始发,于9月29日贯通。
“左线盾构机一破洞到达,我们就开始组织拆卸吊装,”张鹏翔说,因为工期较紧张,从1日开始,他们只花了4天,在国庆期间完成了盾构机拆运工作,节省一半多时间。
施工难度
遭遇泥岩和特大暴雨
6号线琴武区间穿越汉江,遭遇到了和原来3号线一样的拦路虎——泥岩,这种地质对于泥水盾构来说,是世界性难题,它很容易糊住刀盘,使盾构机无法前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施工方和地铁集团对这两台盾构机的刀盘冲刷、刀盘开口率、泥浆循环和地面冲刷等系统进行改造。它的工作原理,就像是给病人洗胃一样。
张鹏翔介绍,泥岩段长达500多米,花了5个月推进,平均每天只能推进1.5~3米多。1月~5月,攻克右线泥岩;2月~6月,同时攻克左线泥岩。
7月17日,武汉连降特大暴雨,汉江水位猛涨,由于地下水压过大,左线盾构机尾刷被击穿,引起隧道内局部涌水涌沙。在市领导及相关部门指挥下,地铁集团及参建施工单位数百人赶赴现场抢险,很快控制险情。随后,采取尾刷加固,在江底更换密封装置等各项措施,使得隧道安全精密贯通。
曲线半径、坡度都达极限
6号线过汉江隧道,从平面上看,拐了3个弯,呈一个“S”形;从剖面上看,是一个“U”形。
据了解,当初为了保护月湖湿地风景区,琴台站移到了鹦鹉大道汉阳桥头,因为车站地点改变,琴武区间的线路也进行了相应调整。为了避免列车在武胜路段产生90度大转弯,同时也为了避开沿线障碍物,越江区间段产生了三个最小转弯半径350米的曲线,形成“S”形。
“另外,线路最大坡度是29.5‰,”地铁集团业主代表夏松林说,通俗地理解,就是每行驶1000米,会降30米。这样的曲线半径和坡度,已经是列车在行驶过程中,所能达到的极限。同样,这样的线路也给盾构增加了难度。
全线进度
所有车站主体完工
轨道铺设还剩1.7公里
目前,武汉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所有车站主体结构全部完工,站厅站台装修进入收尾阶段,地面正紧张进行出入口、风亭的建设及道路、园林绿化恢复工作。其中备受关注的中山大道4个站点中,六渡桥站、江汉路站已开始逐步退围挡。全线除了刚贯通的琴武区间左线(1.7公里长)外,其余隧道已完成铺轨工作。车辆正在进行分段试跑。
6号线一期工程由沌口开发区的东风公司站至东西湖区金银湖公园站,横跨汉江,全长35.95公里,设车站27座,在老关村设车辆段、金银湖设停车场,首次使用A型车。
记者昨天经过大智路站,看见1号线和6号线的换乘楼正在建设。据了解,6号线与1号线在大智路,与2号线在江汉路和常青花园,与3号线在东风公司和香港路、与4号线在钟家村、与在建7号线在香港路、园博园北站均可换乘。未来通车后,汉阳地区将有3、4、6号线三条地铁线路,可形成一个“环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