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大了,父母应学会适度退出
2016-10-25 08:17:00 来源:武汉晨报

记者谢冰林

昨天晨报报道了当下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新代沟,双方成为彼此最熟悉的陌生人(详见昨日A02版)。这一话题引发了网友大讨论,甚至在家庭中发生争论。70后父母认为应该学会放手,尊重孩子的选择……心理专家认为,新时代下,家庭观念已经发生变化,双方的相处模式应顺应时代发展。

越是尊重孩子,他越觉得你值得信赖

“我和我妈妈都看了晨报的报道,我们家意见分成了两派。”昨天,70后尹女士打来电话,对新时代亲子关系谈了自己的看法。

尹女士说,妈妈是40后,那个年代的人对待父母用“唯命是从”形容一点也不过分。所以,妈妈也要求自己对待她,就像她对待外婆一样。

尹女士形容自己和母亲相处时属于绝对听话型。“我小时候喜欢唱歌,一心想报考音乐类院校,可这在妈妈看来,就是‘不务正业’。”无奈之下,尹女士只好屈从于妈妈的选择,以普通类考生的身份参加了高考。大学毕业后,又按照家人的意图,报考了公务员,成为了“朝九晚五”一族。

如今,尹女士已经为人母,在与儿子的相处过程中,她一直秉持着尊重信赖的态度。“孩子大了,当父母的必须学会放手,给孩子一定空间。”尹女士说,她不希望曾经父母套在她身上的“爱的枷锁”也套在儿子身上。“我希望能够和孩子平等相处,你越是尊重他,他越会觉得你值得信赖。但要是什么事儿你都想替他做主,他那倔脾气立马上来。”

设身处地替孩子考虑,成为孩子倾诉对象

对于和孩子存在代沟一事,家住汉口的姚先生一点都不担心。他的女儿目前读高一,两人几乎无话不谈。因为他从不会主动窥探女儿隐私,他和女儿的关系就像朋友一样。

“我从不替女儿做主,只替她把握人生大的方向,告诉她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她该走的弯路,都会让她亲身感受。”

姚先生说,初中时,女儿收到班上男同学写给她的情书,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就交给了他。他告诉女儿,自己替她保管起来,并告诉女儿,这个年龄段的人心理和生理都没发育完全,不适合交往。高中可以跟喜欢的男生牵牵手,因为这个年龄阶段也需要懵懂的异性的爱。大学后,可以正式交男朋友。

姚先生说,自己也经历过青春期,能体会到孩子反感的事情,只要充分尊重孩子,设身处地替她考虑,让她知道,父母是最值得倾诉的对象,孩子以后肯定什么事都能跟你说。

多一些体贴与理解,才会靠得更近

武汉大学社会学家尚重生表示,在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中,接受父母安排、听从父母之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在如今的时代,孩子往往拥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于是,一边是父母不停说:“我是为你好”,一边是孩子们吐槽被父母挤压了自我空间。沟通失灵,就会像这网帖事件里的父母,把“惊喜”变成了惊吓和打扰。

尚重生表示,代沟并不可怕,它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父母只想在孩子身上复制一个自己,那么社会不会进步。父母对孩子多一些尊重与放手,孩子对父母多一些体贴与理解,孩子与父母的心,才会靠得更近。

“孩子大了就应该给他们留出自己的空间。”武汉荣格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心理咨询师黄进军说,孩子长大后,尤其是经济独立后,都不希望家长过多涉足自己的生活圈,主要表现在孩子想摆脱父母的监管,对父母出现抵触、挑战情绪,心里话不愿让父母知道。父母与子女之间,应该有弹性边界。父母应该明白,照顾和分离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在新时代下,家长应鼓励年轻人尽早独立,在孩子长大后,家长应学会适度退出。

亲子关系是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辈子都需要学习的课题。亲爱的读者朋友,您怎么看待儿女和父母间的代沟?对于这种代沟您有什么建议或解决方法?您和父母之间又有什么样的故事?欢迎您继续拨打武汉晨报新闻热线85777777或关注晨报官方微博、微信,参与互动,分享您的心得故事。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