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口印象——技炫黄包车》。记者肖僖摄
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圆满落幕
武汉杂技团“黄包车”
本报讯(记者梅冬妮)杂坛谱新韵,群英竞风流。昨日,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中国杂技家协会、中国对外文化集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武汉·中国光谷第十二届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以下简称本届杂技节)圆满落下帷幕。昨晚的颁奖仪式上,共颁出黄鹤奖13个,其中金奖4个、银奖3个、铜奖6个;芳草奖3个,金银铜奖各1个。武汉杂技团带来的《老汉口印象——技炫黄包车》一举斩获芳草金奖。
本届杂技艺术节,来自俄罗斯、美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罗马尼亚、乌克兰、加拿大、吉尔吉斯斯坦、墨西哥、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和中国等13个国家的200多位杂技健儿同台竞技,他们通过刚与柔、力与美、形与体的完美融合,奉献精妙绝伦的视觉盛宴,展示杂技艺术的独特魅力和现代风采。为期6天的杂技节,共24台节目参赛参演,这些节目从世界各地申报的近百个作品中选出,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在表演技巧、艺术呈现和节目创新等方面各有所长、各具特点。
各国艺术家代表了欧洲、美洲、非洲和亚洲,具有广泛的地域性和代表性,体现着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和风格特色。本届杂技节节目类型齐全,包括地面杂技、空中杂技、滑稽表演、魔术表演和驯兽表演五大品种,是所有类别杂技节目的集中展示。同时,大中小型节目结合,成人和少儿节目结合,较好地体现了杂技艺术审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尤其是在世界杂技日趋小型化的今天,能有不少大中型节目参演参赛实属不易。
昨晚的闭幕式上,广西杂技团带来的《瑶心鼓舞——蹬鼓》拉开了闭幕式的序幕。广西杂技团以及山东省杂技团同样以“蹬技”闻名,此次亮相杂技节的两种风格的《蹬鼓》,虽来自于传统,但升级版的《蹬鼓》已从最早的原地蹬鼓,发展出鼓车、底座、尖子三个层次,最高一层的姑娘们还能边倒立边蹬鼓,边蹬鼓边换人、换鼓。虽然没有高空项目来得炫目耀眼,但姑娘们每一次翻腾、旋转,观众都报以热情的惊叹和掌声。广西的蹬鼓融入了浓郁瑶族风味,音乐、服装、道具无不彰显着少数民族的独特韵味,山东省的蹬鼓技巧则融入在戎装女子奔赴沙场的剧情之中,将这一传统技艺打磨出新鲜感。
几乎每一届都要亮相武汉杂技节的俄罗斯国家马戏团,无疑是昨日的大赢家,三个节目分别斩获黄鹤金银铜奖。其中《大飞人》以及《大跳板》这两台保留节目,不光专家评审叫好,观看杂技的观众也对这两台保留节目赞不绝口。传统惊险的高空杂技,在世界杂技日趋小型化的今天,依然有其无法取代的魅力。
新奇创意惊喜无限
“有新,有难,有美。其中新是绝对的第一位,所以我们每届杂技节都力争出新作品。”武汉杂技团艺术室主任华乐的一句话,在这一届杂技节上绝对是兑了现的。一举斩获芳草金奖的武汉杂技团带来的少儿节目《老汉口印象——技炫黄包车》,算得上是本届杂技节上观众互动感最好的节目。上届杂技节一结束,创作团队就在三镇各地开始采风,可是哪里的风景能比得过家门口的生活百态,于是,江汉路步行街、汉口江滩上一座座市民们熟悉的雕塑,被搬上了舞台。昔日繁华暮色里,老汉口们最常用的交通工具黄包车,如今也成为了游客们竞相合影拍照的景点。艺术室副主任胡彬作为内行解读道:“黄包车是旧时大汉口常用的交通工具,现在武汉一年就开通两条地铁线,当然是再也用不上黄包车了,但从它的身上我们能看出城市的变迁和发展。”而观众们也能体味出节目中的情怀,“以前看杂技就看谁更稀奇、谁更惊险,现在不一样了,有包装、有故事、有情怀的更有赏心悦目的感觉。”
作为本届杂技节最美担当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杂技团的《春之韵——女子造型》,除了捧回黄鹤金奖外,还收获了西班牙、意大利等国际评委送上的演出邀请函。新疆人的能歌善舞完美消化在杂技技巧里,让原本极具紧张感的杂技表演更具有艺术感。
老牌经典华光依在
《蹬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