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春岚通讯员张丽
前几天,江苏镇江一位孕妇临产,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后,手机却停机了。当地120调度员急中生智,给她手机充值10元,这才联系上孕妇,将她从家中送到医院,生下女儿。有网友开玩笑说,这是现实版“充话费送孩子”。
记者从武汉市急救中心获悉,类似事件在武汉也时有发生:去年,一市民摔伤,求救后手机停机,调度员只好先帮其充值,确保能联系上对方。
“最怕对方求救后手机关机;或者因为生病,无法说清自己所处位置。”武汉市急救中心120指挥中心副主任丁一鹛说,前几天,一市民生病后拨打120求救,情急之下,仅说明自己在汉口花园某栋某单元,救护车到了现场才发现,汉口花园有好几期,地址不够详细。
此外,还常遇到“常青医院”和“常青一垸”这样混淆的情况。发音一样,地址却相差好几公里,一旦弄混,多浪费几分钟宝贵时间。
目前,武汉120每天电话呼救量约1700次,排除拨错的、无声电话、骚扰电话等,每天有效出车约350次。
今年7月22日,武汉市急救中心微信公众服务号“武汉急救”上线,市民可在线学习急救知识,关键时刻还能一键呼叫救护车。遗憾的是,该公众号上线3个多月来,仅有2次有效出车,积累关注用户4017人。这2次出车,都是子女代父母呼救。
“‘微急救’更便捷、智能,推广开来后,有其自身优势。”丁一鹛介绍,“微急救”自带导航功能,如果通过微信呼救,急救中心可直接定位呼救者所在地点,即使对方突然晕倒,或手机无法联系,救护车也能准确寻找。此外,如果提前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资料、家庭地址储存到公众号里,呼救后急救人员还可根据资料,提前预判发病情况。
上周末,记者随武汉市急救中心工作人员连续两天走进社区、医院,推广急救公众号。在汉口红光小区,不少老年市民表示,对微信使用不太熟悉,即使扫码关注公众号,紧急情况下首先想到的依然是用电话拨打120。
急救中心有关人士表示,今后还将加大推广力度,让更多市民受惠于“微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