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上午,市民李先生在重庆一广场偶遇一座“透明”公厕。公厕外墙是“透明”玻璃,在公厕里可直接看到公厕外,但从外面看不到里面。相关负责人称,独特的“透明”玻璃设计增加了公厕内部自然采光,减少公厕照明用电。
“透明公厕”——真是个有噱头的名字。细看内文,才会发现,这里的“透明”并非完全的通透,自然也失去了这名字在标题里唬人的意味。
其实,如果抛开这个名字,这公厕在节能、绿化等等方面,还真是个值得效仿的榜样。至少,这样的公厕,可以在里面一边如厕,一边欣赏外面的街景,足够赏心悦目,让公厕少了些公众印象中摆脱不掉的脏和臭,也让上厕所变成了一件惬意的事情。
公厕到底该是什么样的?目前各地的标准,多只是在气味、干净程度,甚至苍蝇数目上做了规定。那在符合这些规定的同时,能多一些创新和特色,让犄角旮旯里的公厕也能做得风生水起,甚至能在节能环保上有所建树,那其实相当值得关注。
实际上,这座“透明公厕”所在的重庆市璧山区,确实独辟蹊径,新建了数座外观各具特色的标准化公厕,还开发了专门查找公厕的软件,不仅受到市民欢迎,也吸引了央视等众多媒体的目光。
曾经有段时间,一些地方流行建五星级公厕,诸如每个便池配液晶电视,豪华套餐提供陪聊服务等,似乎钱花得多,就是好公厕。好在,那阵风已经过去了。倒是像“透明公厕”这样,在创意和环保上下点功夫,既减少了后期开销,又多了点文化意味,很好,至少引领了文明的新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