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朱佳琦通讯员陈峰
“你投了几家单位啊?”“我看了好多单位,都不满意,准备回去了……”昨天,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馆内举办的2016全国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湖北省人才招聘大会,共有112家企业参会,提供岗位4754个,进场人数4253人。“95后”大学生求职显得有点“淡定”,招聘会现场大学生拿着简历不轻易投出,反倒是企业招聘专员满场“寻人”往学生手中塞“企业简介”。
新板眼
进场求职先“扫码”网上投简历预约面试
昨天上午9点,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馆门口的招聘展板前,等待求职入场的学生纷纷拿起手机扫码,排队入场。记者拿起手机试了一把发现,求职者扫码完善个人信息后,便可查看企业详情和招聘岗位信息,然后投递简历、申请岗位、预约面试等。
湖北省公共就业创业指导与信息服务中心副主任冯江介绍,这个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属于公益性质,求职者不只是在现场扫码才能进入平台,“每个求职者都可以建立档案,任何需要找工作的时候,都可以使用平台”。此外,该平台今后会随时更新企业发布的信息,包括创业服务类的信息,都能在上面查询到,冯江说,该平台将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实现全省乃至全国信息的共享。
新现象
“95后”择业慎重招聘官送礼求简历
“同学,这是我们公司的简介,你能看一看吗?”昨天的招聘会现场,记者发现,与往常招聘会上企业招聘专员稳坐在椅子上,筛选简历,对排队求职的大学生挨个初试的场景全然不同,大多数招聘官都拿着各自公司的简介满场“寻人”,只要看到带着简历观望的大学生,都要上前询问一番,碰到与自家企业招聘岗位条件吻合的大学生,更是急切地希望能收一份学生的简历,并预约笔试、面试的时间。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的胡学超说,他一早上只投了一份简历,“我只想做销售工作,其他的储备干部岗位都要从一线做起,所以没去投。”
国内一家文化传播公司武汉分公司招聘负责人邓兴告诉记者,这次他们要招聘的人数在50人左右,但一早上主动来投简历的学生屈指可数,“如果不是真的愿意来,我们也不敢强求”,他说,相对于“80后”、“70后”来说,“90后”大学生“有时宁愿放弃800块钱的加班补贴,也不愿意经常加班”。
长江职业学院会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刘婷在会场转了一圈,“我一家都没投”,她说,今年暑假和同学去一家公司实习,做的是销售类工作,刚开始一个星期需要她们打电话给客户推销产品,但没做到一周,她们就打了退堂鼓,“感觉自己做不了这种工作”,刘婷说,想要找到和自己专业对口、薪资水平满意的工作再投简历。
湖北一家食品公司人事部主任汪玉林也坦言,这次来招聘的岗位是储备干部,入职者需要在一线至少工作半年以上,“我心里也没底,不知道能不能招满”,他说,现在的“95后”大学生由于成长环境和家庭的关系,并不急着找工作,“就算毕业后闲个两年,家里也养得起”,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屈就”,他只好拿着公司的招牌产品,站在展台前一边发企业介绍,一边送学生礼品,希望能多收几份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