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本报讯(记者李冀)在进口食品蜂拥而入抢占市场之后,进口“非食品”类商品也多了起来,无论是价格还是保质期以及真伪品质方面,海淘代购已显失优势。吃了韩式泡菜饼,再来份紫菜卷,顺便再来份辣炒年糕,韩剧中女主和男主约会的美食桥段在武汉也能上演。昨日,由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韩国旅游发展局与武商量贩主办的“韩国商品文化节”在超级生活馆开幕。
实际上,武商量贩进口商品已突破万种,去年的进口商品销售额位居湖北第一、全国第三,武汉人买起进口商品来毫不手软。
“以前买进口商品多是吃的,现在韩国美妆也进入超市,工薪消费就能享用进口美妆。”昨日现场,众多市民对韩国进口的各类护肤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天使露卡保湿手膜和脚膜仅售18元。美迪惠尔面膜有水润保湿睡眠膏,15ml的保湿睡眠膏仅售7.8元一支。蒂佳婷维生素活颜亮白霜作为韩国药妆界的第一,仅售268元。芭妮兰致柔卸妆膏等网红商品价格基本与韩国本土价格持平。
在武商量贩旗下超市,进口商品的经营比例连年上升,最高达到60%以上。经过买手严选、规模竞价的方式,很多进口商品的价格和国内同类产品相比也具有价格优势。比如上清净园参鸡汤1kg装108元,还可以现场品尝。50克装盐渍海带和金咸橄榄售价均是15.80元。
“实体店做进口商品,要和电商比价格、比生产日期、比存储条件、比货源。”近年来,国内各家大型超市毛利率持续走低,而进口商品似乎成了香饽饽,多家超市表示要加大进口商品比重,向进口商品“要利润”。实际上,进口商品经营风险很大,如果没有很好的把控能力,超市或面临赔本赚吆喝的尴尬。
相关统计显示,目前家乐福中国的进口食品品种比去年增加了不少于100种,总量超过7000款。而近期沃尔玛也宣布,将逐步增多进口商品的种类数量。与此同时,一些本地超市也表示要加大进口食品比重,如中百全球直采中心会员店。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总体来说,进口商品的利润率确实比国产的要高5%~10%。在目前大超市利润率下滑的情况下,进口商品成了超市新的利润增长点。而且各大超市也将经营进口商品作为提升档次的一个手段,通过提升进口商品的丰富度,吸引更多顾客。
在武商量贩举办的韩国商品文化节上,各种韩国小吃及日用品深受人们青睐。
记者詹松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