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乃吾国之民风
2016-12-14 11:49:00 来源:武汉晨报

总编室评论员

用好奇心打量世界

淡定萌叔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这些习语是不是很熟悉?其实,这就是中国很多大家族的家训。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有着世界上传承最悠久的家族,比如,孔子家族,至今已传承2500多年,传至第80代孙了。这样的“国”“家”,之所以传承绵久,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良好的“家风”。

家庭是一个社会的基本细胞。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只有每个家庭和睦、幸福了,整个社会才会和谐安宁繁荣昌盛。

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也叫门风,意即一个家庭的风气,为人处世的态度和行为准则(如家训)。“老子英雄儿好汉。”良好的家风,对于家庭成员,是一个看不见的约束和规则,其教化作用也显而易见。闻名全国的钱学森、钱三强等钱氏后人,还有“博士县”等等,无不反映了家族和家风传承的正能量。

大家表扬一个人时,经常会说“这人一看就很有教养”,而公共场所看到一些“熊孩子”的不良行为,大家第一反应就是“没家教”。其实,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站着一位“熊家长”。

“从小偷针,长大偷金。”还记得小时候偷拿家里的零钱去街上买吃的,妈妈就这样教育我们兄弟。的确,很多性格和习惯,是在家庭教育中逐步形成的。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除了社会管理缺失因素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庭教育的缺失。近期网上热议的“中关村二小校园欺凌事件”、“女生裸条”等,实际上就是家庭教育存在偏差。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人说,父母的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当前,很多家庭父母忙于赚钱养家,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把子女一股脑丢给爷爷奶奶形成事实上的“隔代教育”。孩子在需要父母指导的时候,往往得不到父母的及时和有效回应,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开展“全国文明家庭”评选本身,就有力传达出“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信号,可以说是中国特色的正能量。

愿每一个家庭都和睦幸福!

(相关报道详见A02版)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