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马梦娅通讯员王莉)五年级的孩子迎来了人生第一个真正的叛逆期,他们与家长最明显的矛盾是什么?在钟家村实验小学,任教品德与社会的王江涛老师最近在钟家村小学、钟家村实验小学、滑坡路小学这三所小学上公开课,通过对300名五年级学生调查,发现“二胎家庭的孩子”叛逆感最强烈,问题最突出,“爸妈更爱弟妹,不重视我”是他们普遍的内心误解。
王老师从调查问卷中发现,46%的同学有心事不愿意告诉父母,41%的同学受不了父母的唠叨,46%的同学感觉和父母关系一般,但93%的同学愿意听从父母的教诲,“这说明大多数同学都愿意做个听话的好孩子,只是和父母的沟通存在问题”,王老师说,她发现许多典型案例和“二胎家庭”有关。同学小乐(化名),在学校总是表现得闷闷不乐,“妈妈总是忙着照顾两岁的妹妹,不关心我。”
“最突出问题是‘被忽略’、‘得不到理解’”。王江涛用三个环节,让孩子们懂得和家长换位思考。
首先,王老师让同学们畅所欲言,尽情吐槽。她巧用游戏来让孩子们感受到“受伤”。一人拿橡皮筋的一头,使劲拉,再松手,无论是哪一方先松,对方都会感到疼痛,“和家人的伤害就是如此,游戏中伤的是皮肉,而叛逆伤害的是父母的心”。另一方面,她也鼓励家长们给孩子们写信,她把信的内容打印出来,有的同学眼里泛出了泪花。最后,周杰伦的歌曲《听妈妈的话》引起所有孩子的共鸣,大家特别有认同感,在集体大合唱里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通过老师的指导沟通,五年级的“小叛逆”们最终明白,父母的疼爱是一视同仁的,换位思考,才能更有效促进学习和家庭和谐。
王老师说,要解决家庭里“小叛逆”们的矛盾,最终还是要靠家长教育方式的改变,“他们最厌烦家长反复的唠叨。孩子已长大,但家长的教育模式一直没有改变,容易引起反感。”了解他们的内心,多陪伴,多沟通,才是最有效的消除叛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