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4点10分,张国贤外出办事,妻子刘艳翠开着鄂AXL284载客。家中90岁的老娘陈莲桂在休息。这两天,老人睡眠不好,心跳很快。
张国贤夫妇不担心,因为有人照顾。55岁的徐家棚惠誉花园社区志愿者丁卫,照顾双眼失明的陈莲桂已近8年。和张国贤相处的这两天,他道出接送鲁汉昌的缘由:“没有丁卫,我不能放心外出,没有丁卫,我可能不会在2010年挂出让老人和癌症患者免费乘车的牌子,也没有我和鲁爹爹的一段缘分。”
志愿服务促成
鄂AXL284“渡江记”
2008年4月,社区考虑到张国贤家经济条件不好,陈莲桂生活难以自理,以政府购买形式,请丁卫到张国贤家,每天服务1小时,后来改成一周两个半天。
“她做事蛮认真,个子和我老娘一般高,体重却远不及。无论寒暑,只要为老人洗澡,她全身至少打湿一半。”张国贤还记得,寒风里,丁卫冷得瑟瑟发抖。
丁卫在张家做一小时,最开始只有8元补贴,近年来涨到16元,按目前市场行情,服务老人的钟点工每小时至少30元左右,丁卫家境困难,为何还在张家里做了8年?
丁卫的回答很朴素:“我家困难时,社区给我申请低保,政府帮我渡过难关,我有什么理由不回馈社会?”2006年,徐家棚街征集义工为社区老人服务,她立刻报名,丝毫没考虑拿多少补贴。
“什么时候不做了?”“做不动的时候不做,能动就做。”丁卫的行动感染了张国贤。在张国贤看来,他免费搭乘老人只是顺路开车,丁卫照顾老人的事比自己累多了。
社区志愿服务不止一个丁卫
除了张家,丁卫还在徐家棚街道长轮社区93岁的何桂生婆婆家从事志愿服务活动。谈起丁卫,老人的女儿伸出大拇指:“有她在,不担心。”
像丁卫和张国贤这样,得到政府及社区帮扶,又反哺社会的例子在惠誉花园社区并不少见。76岁的汪世海几年前丧子,2010年又患胃癌。社区核查后,为他的孙子办理了低保,后来还为他申请了生活困难党员的相应补助。
病情好转后,汪世海发挥音乐特长,将社区老人组织起来,成立惠誉楚天锦瑟乐队以及社区合唱团:“只要社区需要,我们全体成员,随叫随到。”
“现在周四有律师进社区,周末志愿者集体劳动,社区生活环境每天不一样。”67岁的居民戴义龙参加志愿活动,也享受着志愿活动带来的实惠,他的事迹还曾被本报报道过,戴义龙至今将报纸珍藏在家中。
惠誉花园社区
尝试“社工+义工”模式
3月5日,在我市召开的全市学雷锋工作推进会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述永指出,学雷锋志愿服务要坚持社区化扎根,把社区作为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阵地,大力推广“社工+义工”的好经验好做法,努力形成“社工引领志愿者、志愿者协助社工”的社区志愿模式。
从丁卫到张国贤,惠誉花园社区很好地诠释了这一模式的良好效果。该社区书记卢绍玲介绍,社区目前有7名社工,负责统筹安排社区志愿活动,社区注册志愿者达1086人。
2月26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武昌区卫计委主任科员王辉、长江救援志愿服务队、南湖街中央花园社区分别入选全国最美志愿者、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全国最美社区,入选项目居全市之首。
3月5号,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转载文章《湖北探索“社工+志愿者”模式组织公益项目与社工机构结对》,惠誉花园社区已经做了有益的尝试。
见习记者姚传龙
好“的哥”张国贤开着牌号为鄂AXL284的出租车过江,每周3次送孤寡老人就医。
从2010年开始,他在车前台张贴了“75岁以上老人乘坐本车免费,有人陪同,车费减半,癌症病人车费全免”的提示牌,敬老爱老回馈社会。他为90岁的老人鲁汉昌的56次相送,总里程数599.2公里,按单次车费30元计算,共为老人免去车费1680元。
社区书记卢绍玲和丁卫(右一)一起与老人拉家常。记者杨涛摄
事件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