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反腐启示录27
2016-03-14 14:22:00 来源:武汉晚报

27

烽火无烟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耿直廉洁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李卫通过捐纳获得了一个资员外郎的职务,不久便进入朝廷担任兵部员外郎,这也正是李卫仕途的起点。两年之后,李卫升任为户部郎中,又过了三年,升任为直隶省驿盐道,不过,李卫还未正式上任,康熙就驾崩了。

相比较于田文镜,李卫在很多方面都不及对方,不仅年纪要小很多,官场阅历也浅,唯一比田文镜好一点的就是仕途更顺畅一些,一开始就是五品的官衔。当然,李卫的官儿并非是科考而来的,而是靠着自己殷实的家底——用白花花的银子买来的。不过,李卫并不像大多数买官的人那样,上任之后就大贪特贪,他在官场上可是以耿直廉洁闯出名声的。

在康熙朝,李卫先后做了两件非常出格的事儿,这两件事不仅让他在官场上声名大噪,也让当时还是四阿哥的胤禛认识了李卫。这究竟是两件什么样的事儿呢?

先说第一件事。李卫在户部做郎中时,职责是收纳钱粮,某一次,有一位亲王要求每收一千两正项钱粮,要加派十两的“库平银”,目的就是为了贪污。李卫看出了里面的猫腻,坚决不同意这么做,但是,胳膊终究拗不过大腿,李卫并没能阻止这位亲王。这种情况在当时其实并不稀奇,六部的长官一般都是满洲亲贵,这些人没啥实际能力,每天就是一门心思地琢磨怎么贪污纳贿,朝廷也从未制止过,因此,这在当时算得上是一种“潜规则”。

李卫对这种“潜规则”明显不太感冒,为了出这口气,他在户部大堂东廊下放了一个柜子,柜子上书写了“某王赢余”四个字。李卫这么干,明显就是要让这位亲王难堪,因为额外加派钱粮虽然属于官场上默认的“潜规则”,但是终究不太体面,是不能放在台面上说的。李卫这种行为让这位亲王很没面子,迫于压力,这位亲王不得不停止征收“库平银”。

再说第二件事。还是某位亲王(不同于之前那一位),他家中的奴仆杀了人,李卫参与了审理。正所谓打狗还要看主人,像这种亲王贵戚的家奴,一般的官员往往不敢妄加罪责,多会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以免惹祸上身,刑部的官员们也是这么想的,但李卫是个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人,他向刑部据理力争,希望能维护法律的公平,严惩杀人凶犯。刑部的官员们拗不过李卫,但又不想得罪权贵,于是,大家就在表面上敷衍李卫,想在背地里偷偷把案件了结了。没成想,李卫是个极其聪明的人,他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结案的当天,李卫一大早就赶到了刑部,等其他同僚都到了的时候,他已经把案件给定案了。

27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