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时健传29
2016-03-14 14:32:00 来源:武汉晚报

“农户老板”

“褚老每年都要来看我,我有什么搞不懂的就问他。”李应有说,“他已经到我那里看过五六次了。虽然我离开了,但感觉还是在一起。我这次来见他,就是想和他商量,把我果园的果子交给褚老的公司来销售。因为我们从褚老那里拿到的树苗、肥料,按照他的生产方式进行管理,生产出的果子是一样的。如果交给褚老销售,我们也会省事些,还能卖个好价钱。”

其实,拓荒之初,褚时健就怀有民本思想。他把农民的地租过来后,把坡地改平,用挖掘机挖出宽1米、深0.8米的沟,种上橙树苗,想让农户再来管理自己的土地上的果树,让他们当“果树老板”。可是,由于当地的群众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都不愿意管理果树,只愿意打工。公司只得到其他村寨和邻县去招农户。农户来了,工具、用具、农资由公司统一提供,技术上由专业人员统一指导,农户只要安心生产就行了。初期,橙树没有结果,无法产生效益,农户的收入会低一些。但随着挂果期的到来,农户的收入便会大幅提高,到了盛果期,收入会成倍增加。

除了扶持农户当老板,褚时健还不断提高作业长们的待遇,让每一个作业长、每一户农户都成为自己的“小老板”。

今年51岁的郭海东是华宁盘溪人。当年在华宁牛山柑橘场时,他搞过营养袋育苗,管过几年果树。由于同事张伟2002年办病退后来到了褚橙基地,他也被推荐到此,当起了技术指导。

起初,由于橙园建设刚刚起步,条件非常艰苦。

“2003年刚来时,待遇并不高,月薪还不足两千元。后来,不断增加,两千、三千都拿过。”回忆起当年的情形,郭海东说,“一个月给休四天,中秋、春节这些节日,就按国家标准休。因为我媳妇还在华宁牛山柑橘场,到了周末,我就坐班车回去。”

就因为条件不好,郭海东在这里没干几年就辞职回去了。可是,到了2009年,种植基地慢慢做大了,褚时健又把他从华宁请来,让他当上了第二片区的作业长。管理34户农户近一千亩共计12万株橙树。今年,褚时健对他的工作再度加码,又把第四片区的14户人家划归他管。这样,他管理的农户达到了48户,种植面积达1200亩,果树数量达到了14万株。去年,他的片区收果3840吨。今年,随着农户的增多,片区的扩大,产果量将达到4000吨以上,成为作业长管理的片区中产果量最大的片区之一。他的生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年薪达到十万元以上,去年还买了家庭轿车。现在回家探亲,再也不用去坐班车了。

蒋贵友著

新星出版社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