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问题
住房与房地产
环境治理问题
对外关系问题
社保问题
经济/金融问题
股市
汇市
Q
近期中国股市和汇市的波动引起了国际投资者的高度关注。您认为中国的金融市场目前面临哪些主要问题和挑战?中国政府对金融市场未来的发展和加强监管有什么计划?股市汇市和债券市场将会有哪些重点改革措施?近期的市场波动会不会影响改革的进度?
李克强:第一个问题就把股市汇市等金融市场问题当“当头炮”,不过也可以理解。因为许多金融问题的表现往往早于经济问题的发生。但是金融首要任务还是要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不发展,是金融最大的风险。去年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像降息、降准、定向降准等措施,这不是量化宽松,我们始终注意把握货币供应量的松紧适度,主要还是为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的成本。所以金融机构还是要着力去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绝不能脱实向虚。
当然金融也有其自身的规律,要防范风险。我更关注的是金融机构本身,去年由于一些行业、企业经营困难,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是在上升的。但是我们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因为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超过了13%,高于国际标准,拨备覆盖率达到180%以上,高于我们定的150%的标准。而且我们还可以利用市场化的手段降低企业的债务率。企业债务率高是老问题了,因为中国是间接融资为主,但是我们的居民储蓄率也比较高。即便如此,不管市场发生怎样的波动,我们还是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而且也可以通过市场化债转股的方式来逐步降低企业的杠杆率。
去年由于多重因素的原因,中国股票市场发生了异常波动,有关方面采取综合性稳定市场的举措,实际上是要防范发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这一点是做到了的。下一步怎么办?前两天我们新上任的证监会主席关于具体问题已经作了阐述,因为时间问题我不展开了。不论是股市、债市、汇市这些金融市场,本质上都是市场,还是要推进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
A
经济
改革
腐败/反腐
(生态)环境
金融
住房/房地产
简政放权
Q
经济
新型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缓解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有什么作用?
A
投鞭断流,顶住经济下行的压力
李克强:我们现在提倡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上是为大、中、小企业、科研机构等提供一个平台,使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有活跃的空间。
如果把亿万群众的创造力、积极性调动起来,可以形成投鞭断流的气势,再加上背水一战的意志,就可以顶住经济下行的压力,而且促进经济的转型。一个国家的繁荣进步,还是在于亿万民众的参与,这也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Q
发展
香港
A
我对香港前景看好!
中央政府是否会出台新的措施来支持香港的发展?
李克强:中央政府“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没有也不会改变。
说到发展,这既是香港自身的需要,也是国家的需要。当然,香港的发展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年香港作为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2.4%,这不算低了。只要是有利于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有利于增进香港民众福祉,特区政府提出来的事,中央政府都会全力支持。我对香港的前景看好!
Q
合作
两岸
大陆方面会不会继续推出促进两岸经济合作、有利于民生的新措施?
A
台湾投资企业已有的优惠政策不得改变
李克强:我记得去年我到福建考察,曾经开了一个台商座谈会,不少台商对大陆出的经济举措很敏感,很多人都担心对台湾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会不会改变,我们听进去了,回来就发了文件,明确对台湾投资企业已有的优惠政策不得改变,要给定心丸。
我们还会继续推出有利于两岸经贸合作的举措,当然前提是要保持两岸的和平发展,基石还是“九二共识”。只要遵循这一政治基础,大家都认同属于一个中国,可以说什么问题都好谈。
Q
关系
对外
中方对今年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有什么样的期待?您觉得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改善中美关系?中国投资者并未大量进入俄罗斯,这是为什么?
A
围棋人机大战中日韩民众都关注
李克强:去年我去韩国出席了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时隔三年才重启,的确是来之不易。是否还能够顺利地进行,三方要互动,尤其是现在中日关系虽然有改善的势头,但是还不巩固。
讲到中日韩关系使我想到一个轻松的话题,就是最近韩国棋手和AlphaGO进行围棋人机大战,三国很多民众都比较关注,这也表明三国之间文化有相似之处。
一段时间以来,不少人纷纷议论中美之间的分歧,但是往往会忽视中美之间去年发生的一个重要事情,就是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贸易额接近5600亿美元,这本身就表明中美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
中俄互为最大邻国,经济方面的合作也在升温,去年我们从俄罗斯的石油进口又增加了800多万吨。但很不幸,世界大宗商品的价格下跌,我们整个进出口,不仅是对俄罗斯,(对各国)都是下降的,虽然数量没有减,但是贸易额下来了,这个责任还真不在我们双方。
两会花絮
连续4年
外媒记者首个发问
记者注意到,总理记者会的第一个问题再一次抛给了外媒,这已经是连续4年外媒率先发问。2013年新加坡《联合早报》问改革;2014年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问马航;2015年《金融时报》记者提问海外买房。
傅莹递纸条
提醒补充回答“深港通”
记者注意到,在回答完第二个记者提问后,现场示意记者继续提问时,李克强幽默地说:“抱歉我打断一下,主持人告诉我,刚才路透社记者提问的时候问到‘深港通’什么时候开通。我很赞赏你的中文,但是我听中文的能力可能有限,所以没有能够回答清楚,因为我地方口音比较重,我补充回答一下。”
李克强话音刚落,前排有记者轻轻啊了一声。现场不少前排记者注意到,几分钟前,大会发言人傅莹曾递给李克强一个纸条,李克强的上述补充回答表态,相当于揭开了纸条的秘密:傅莹提示他回复“深港通”的提问。
随后李克强笑着表示,中国已经开通了“沪港通”,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而且实践表明,对两地都有好处。现在内地和香港正在密切磋商,力争今年开通“深港通”。
总理笑答“一石三鸟”
在提问环节,新华社记者提问时介绍自己来自新华社,李克强总理调侃:“我记得去年你们说了一大堆头衔啊!”引来全场笑声。不一会儿,人民日报记者提问自报家门时连续说了三个身份:“我是人民日报、人民网、人民日报客户端记者。”话音刚落,记者席就传出笑声。
“很高兴能够一石三鸟,不过不是打,而是答。”总理也笑了。
媒体的多样性,在总理的记者发布会上也可窥见一斑。
本版文字据央视